今天的语苏职场主题是《高效演讲之十一:提问开场》。

语苏职场为热爱学习的你,准备了《高效演讲的12种方法》,这12种方法专注于解决职场口才问题,如果你想锻炼口才,通过演讲进行社交沟通,以上方法对于你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今天,我们来说说,第十一种方法“提问开场”。

用提问作为开头可以引发听众的互动和思考,设置悬念,这当然是一种好的方式。但也常有演讲者“搞砸了”的时候,听众没反应、冷场或者出现尴尬的情形,都时有发生。如何提问,其中大有讲究。那么,我们如何设置问题?什么问题算好问题?设问好还是疑问好?封闭式问题好还是开放式问题好?是否指望听众回答?

如果用提问作为开场,不要指望一定有听众回答。

跟讲笑话一样,如果你的问题有人回答,你的演讲才能继续进行,这对演讲而言是非常有风险的事情。

听众是否回答你的问题,既跟问题的设计有关,也跟现场的情绪氛围、场地环境等很多因素有关。听众要打破现场氛围,做出语言或行动的回应,是需要一点勇气的。这个门槛越低越好,对他们回应的设计最好是轻松、简单的。

作为演讲者,你最保险的预期是即便没有人回答,你也可以继续下去。

提问时采用开放式问题好,还是封闭式问题好?所谓封闭式问题,就是答案只有少数的选项,通常只需要回答“是”或“否”,或者答案非常明确,不用经过太多思考。比如,“今天你吃饭了吗”“作业做完了吗”,这就是封闭式问题。

同样是吃饭和做作业,开放式问题的形式是“你喜欢吃什么样的东西”“你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何”。

封闭式问题具有一定压迫性,但回答简单,往往不用过多思考;而开放式问题显得更有亲和力,回答反馈需要思考,而且回答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如果一定要用问题作演讲的开场,并期待听众和你产生互动,我的建议是,最好设置一个问题组,就是“一个封闭式问题加上开放式问题”。

问题一:“今天大家吃饭了吗?吃了饭的请举手,没吃的请摇头。”

对听众而言,这个问题没有风险,听众不用思考,而且不用他们出声说话,只需要用沉默的行动表达,大概率会有很多听众回应你的提问。

问题二:“吃了的和没吃的,都可以想想,自己平常最爱吃的菜,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不要指望别人回答。别人能轻松回答的,一定是不用思考很久的、答案选项较明确的问题。


有互动更好,但无论有没有听众互动,你都可以按自己的演讲设计进入后续内容:“据行为学家的调查,不同地域的人,对菜的味道有不同的偏好……”这个示例说明两点。

第一,在演讲中,尤其在演讲的开头进行提问,最主要的作用不是获得一个或多个回答,而是引发听众的思考,为后续的演讲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问题的提出需要从易到难,从不用思考到需要略深的思考。互动,就像你带着听众运动一样,需要从热身开始,一步步来。


介绍给大家三种简单好用的开头方式。

第一,用“你”开头

“你们都有孩子,你们的孩子还会有孩子……”这段反复引用的自我介绍的范例,就是用“你”来开头。你越了解听众,就越能从听众关心的事情里找到与他们相关联的好开头。

“你们知道最近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发生了什么新闻,你听说了吗”?

“你们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是不是很糟糕”?

“你们都是坐车来的”?

就如同上面这些例子,所谓与听众相关,未必都是“你有孩子”这样的强关联,你们共同知道的新闻、共同所处的环境,都是和听众相关的,哪怕只是泛关联也可以,重点是和听众建立联系。


第二,震撼开头

用令人震撼的内容开头,通常可以非常有效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或者创设悬念。

“刚才,就在门口,发生了一起车祸”。

数字通常会起到令人震撼的作用,古人就很擅长用数字进行描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位资深演讲者在做《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演讲时,开场第1页PPT只写了个大大的数字——1000万。演讲者还没讲时,就有好多人注意到了这个数字,并开始猜测1000万是什么意思。是挣1000万元吗?

演讲者一开场指着1000万是这样说的,“1000万字,阅读1000万字,这是北京市一个小学生要达到的标准”。这就是用数字开头起到的震撼作用。


第三,以故事开头

讲故事,是不错的演讲开头方式。就如上一堂课所讲,你最好在前三句话就“出事”。

有一个通过讲故事开头的方式,叫作“坦白”。就是一上台就向大家坦白一件事情,多半是相对私密的事情。人人都有好奇心,这是用“坦白”吸引听众的一个心理基础。

例如TED演讲,演讲者一上台就说“我要向大家坦白一件事情”,通过坦白、承认一件事情来吸引别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