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师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
《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一点对小班幼儿来说更为重要,我们只有与幼儿互相交流,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建立朋友关系,同幼儿及时沟通,才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但是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在幼儿园里,小班的孩子最为急人,有时候你和他们说话说几遍他们好像不懂一样,完全不理睬老师。有时候会觉得很没有回应,一个人像在那里唱独角戏一样。上课的时候很冷场等等,沟通起来比较费劲。如何能够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为此我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关注,尝试探索着更有效的沟通方法。
谈到与孩子的沟通的问题其实就是师幼对话。师幼对话是什么?总的来说它是指幼儿与教师之间在一种平等、自由、真诚、开放和民主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对话,对话双方相互吸引、相互倾听、相互包容和相互分享。细说它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产生于教师和幼儿之间,即对话双方的角色关系;二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即对话双方你情我愿,没有强迫和压制。
《纲要》中这样说:“教师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环境,以关怀、接纳、慎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和支持他们大胆探索、表达。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即时以适当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师幼对话环境”。这里有两个关键词非常重要:环境的创设和情感的交流。交流的环境应该是轻松愉悦的,孩子能够大胆去表达的,想说的。从这个角度想,对话应该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单纯的回答。
对于与小班的孩子沟通,具体操作方法我归纳成了以下几点:
一、 解读孩子,接纳孩子的感受
要想与幼儿交流,教师首先要会看,要用眼睛去看,看看事情的经过,看看幼儿的行为,解读这些行为后面的原因,从而真正的了解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的需要。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我们要能够有初步的判断和了解,不能盲目的对孩子进行判断,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这个问题,也许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就会要有效得多。
在出现一些实际的情况的时候,特别是孩子在遇到了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发自内心的体会孩子的感受:“你现在心情很难过,老师也觉得是这样!”“你好像不喜欢这个活动。”等等,这样让孩子能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接纳,从而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
二、 关爱孩子,用情感的角度打动孩子
(一)、消除孩子的陌生感: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来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他们充满了陌生感,心理的不安全油然而生。他们最需要的是教师的爱。老师需要真诚的去关注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
(二)善用肢体表达:肢体交流是我们经常会使用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爱意的表达,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很喜欢老师牵手、老师拥抱、摸头等等。试想一位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经常会是这样,抱着,亲亲、摸摸,这是一种爱的表达和表现。老师对孩子也多些肢体上的交流孩子们会更有安全感,觉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自然拉近了距离愿意参与交流。早上来到幼儿园,抱抱孩子,告诉孩子老师很想你呀,孩子自然会很高兴。
(三)以父母的身份标识自己:老师可以尝试以父母的身份标识自己,特别是面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孩子对亲人的依赖,给了我们启示,扮演他们的至亲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四)注重情感交流:要经常对孩子说:“我喜欢你!”“我很爱很爱你!”情感表达是促进情感的一种方式,听到这样的话孩子们会很喜欢、很愿意听,也会更积极。这样的交流多了,孩子也会有这样一种意识要主动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另外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变化,及时的反馈孩子。
三、 面对孩子,五多五少法则
(一)多一些情景化的语言,在情境中与孩子沟通
什么样的语言小班孩子喜欢听呢?适合小班孩子的应该是赋予情境性的语言。小班的孩子对于那种故事、童话的语言更为喜欢。比如“请像小猫一样轻轻的走到厕所去” “请想长颈鹿一样站得高高的”等等。我们还自己创编了大量的生活故事帮助幼儿学习常规,如《小猫生病了》《挑食王国》等等,通过情境的讲述,孩子们很快能够理解也听得非常认真,下一次再回应的时候他们会主动说出很多相关的话语,如洗手的时候我说“小朋友们不要玩水。”马上就有孩子结过话题说“要不然就像小猫一样的生病了”等等。
(二)多一些倾听,放慢一些速度
对小班孩子说话不能够操之过急,有时候说完话之后要稍微等一等,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特别是在问孩子的想法的时候,不要问了几遍之后孩子没有反应后就失去了耐心,其实应该在孩子没有回应的时候试图努力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去表达。特别是对那些本身比较胆小的孩子,慢慢的引导说:“老师很想知道你的想法或者是老师还不知道怎么去做呢,你告诉老师好吗?” 而倾听是沟通的前提,了解孩子最重要的的途径也是聆听孩子的倾诉,从孩子的
二、幼师怎么样与幼儿更好地沟通
1、教师要加强,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开展的需要。
2、要加强对教师的敬业教育。
3、教师要多学点“心理学”,多了解、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4、教师应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有目的地施教。
5、教师要孩子,应该真正让孩子们体会到教师像“妈妈”一样。
6、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和学习习惯。
7、在教育活动中应多鼓励少批评幼儿。
8、增加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切实提高幼儿体能。
9、要重视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10、要重视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11、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12、幼儿园要强化普通话训练。
13、多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14、幼儿一日生活应丰富多彩。
15、应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
三、幼师如何与开朗的小孩沟通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都不同,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留在里面学习。
幼师与幼儿沟通的方法(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感到最痛苦莫过于误解,最快乐的莫过于充分的了解,尤其新生的一代,从小在呵护中长大,有主见,敢发表,挫折的忍受力却显的偏低,一遇到困难,自我压力甚大,不知如何自处。因此培养学生积极开朗的情绪,扫除内心的阴霾,建立自信心,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学生努力着手于善后的处理时,最好在一旁默默关注,等到确实需要帮助时解决,再即时伸出援手。
幼师与幼儿沟通的方法(三)用诚心赞美鼓励
花草树木大都向阳生长,人也一样,喜欢被赞美,被鼓励。老师若能真心诚意欣赏孩子的纯真、善良、可爱,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赞美的行为。若发现孩子有值得赞美的行为时,更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
幼师与幼儿沟通的方法(四)专心倾听
单凭表面的举止是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做一位最好的听众,有耐心的倾听学生们表达的意见。当他们情绪困扰时,给与适度的支持。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过分的为他们设想,容易产生反效果,而且当学生没说完,别急着给建议。
幼师与幼儿沟通的方法(五)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实教师日常的种种行为,学生都看在眼里。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行为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经常对学生敷衍了事,学生也可能养成推卸责任的恶习。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承续教师的缺点与优点,不要以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因为这时期他们是敏感且学习力甚高,因此建立明确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
如果教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如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教室里充满笑声,如果每一个孩子在教室都被尊重,都有归属感,让学生上起课来,有如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觉,学生自然会视上学为乐事,且视上课为不得放弃的权利,那么教室必然春意盎然,学生必然春风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