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1.注重学生的兴趣化阅读
阅读的初期阶段,允许学生不求甚解,先培养学生对书的亲近感。随着学生对书的兴趣日益浓厚,我们教师再适当加以指导,如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讲座,儿童文学作品的推荐课等多种形式,通过人物分析、情节欣赏、语言品味和写作特点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与经典对话,学会深层阅读。这样既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又拓展了学生阅读的深度。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也可利用教材中的名篇名家的节选欣赏来激发学生阅读完整原著的兴趣,同时要鼓励学生抛弃狭隘的“兴趣”观念,有意识地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来开拓自己的视野。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自由,放手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与作品展开对话,让他们自己感受、思考、理解和表达。尊重学生在个性化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创造性见解,才能创造出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的人,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强调教师的指导性阅读
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针对性的指导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书目,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对阅读书目的选择,可以分为必读书和选读书。必读书要求全班学生都要阅读,选读书可以由学生自行选读。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另外选择读物。有了好的书籍,更要有好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需要来决定,哪些要泛读和略读,哪些要精读和细读。例如知识性的读物,可以用泛读和略读的方式;而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品味其优美的文字、动人的情感,那就要细读和精读了。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还要指导他们养成专注、质疑、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无论泛读或精读,都需要专注,这样才能通过阅读来获取丰富的知识。同时,阅读更需要质疑,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用怀疑的精神去阅读,要学会辨伪存真,提出独到见解。鲁迅在《读书杂谈》中指出:“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学作品,千万不要让学生成为“两脚书柜”。
二、如何指导孩子的家庭阅读ppt
一、 阅读的重要性
1、知识方面。开阔视野,得到生活实践中得不到的知识。
2、写作方面。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
3、思想方面。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自己辨别是非的观点和思考问题的依据;所以说读好书非常重要。
4、 情感方面。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初步产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
二、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
1、家长要更新观念
首先,教育孩子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义务,不要简单的把与学习有关的事都推给学校、老师,更不要以自己不会教为理由推卸作为家长应承担的责任。其次,不少家长鼓励孩子们读课外书,但功利性较强,一切围绕考试转,以学习成绩为唯一目的。鼓励孩子读书,但买的都是教学辅导一类的书籍,其他书一律禁止。这种对读“课外书”的理解就很有问题。家长们应该站在关注孩子全面发展的高度,走出“教辅书”狭窄圈子,带领孩子走进广阔的书的海洋,博览群书,才能给孩子丰富有益的营养。
2、家长要善于营造阅读氛围
(1) 家庭。所谓书香门第多才子,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如果父母本身都有阅读习惯,言传身教,自然能给孩子良好的影响。不少家长没有这样的习惯,只要求孩子读书,而自己在一旁聊天、看电视、甚至打牌、上网,在孩子还没有养成自觉读书习惯的时候,在孩子自制力较差的情况下,他不可能读得下去。
(2) 书店。另外,家长还应该多抽时间常带孩子逛逛书店、图书馆,就是一个好办法。这些地方特殊的读书氛围就像气功的“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场效应”。
(3) 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平时留心孩子的交友,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和爱读书的同伴来往,同伴的言行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
(4) 媒体。另外,孩子周围的资讯太丰富,电视节目、电脑网络、游戏机等,对他们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弊大于利的。
(5) 旅游。常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节假日多带孩子出去旅游,让孩子去接近自然,了解历史,对孩子理解从书上学到的知识非常有用,并且,还能激发孩子进一步读书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3、让孩子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会有一股购书的欲望,而且往往喜欢自己选购。作为家长,应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大胆让孩子自己选购,因为孩子对自己选购的书总是乐意翻看,甚至爱不释手。这是激发孩子阅读的有效方法。开始阶段即使是孩子选书有些偏颇,家长也不要强行阻拦,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说话要委婉一些。
当然,在让孩子自由选购图书的时候,父母也不能完全撒手,要帮他筛选,毕竟,孩子还不是真正懂得如何正确选择书籍。如有些书很贵,但内容却很贫乏,不值得买,这时候父母的口气可以坚决一点,让孩子懂得没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舍弃。如是孩子还恋恋不舍,就给他一点时间在书店翻看完那本书。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愿望,又保护了他的阅读欲。注意孩子的知识结构,避免阅读的单一化,要想知识广博,阅读面首先要宽,天文、地理、历史各类书籍都要涉猎,也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有所侧重,培养孩子一定的特长。
4、陪读
陪读实际是对孩子读书的一个引导过程。对于孩子喜欢的书,家长可以放开让他自己去读;但对于一些他不太感兴趣而又有用的书,家长可尝试陪读。如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是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好读物,但孩子对此的阅读兴趣可能不太大。对此,家长可紧跟教材的内容,每周陪孩子阅读一定的篇数,帮助孩子理解阅读材料,并要求孩子回答课后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
还有,读书一定要让孩子读完,不要浅尝辄止——一本好书如果不读完可就体会不到它的妙处;家长最好安排相对完整并连续的时间,否则,即使非常有趣的故事,孩子也会因一次次中断而对它兴趣索然;最好挑选一个系列的书,读完了第一本,他会缠着你给他买剩下的几本呢!
这时还要注意,不要一次买很多书。太多的好书摆在面前,他的读书欲望说不定反而没有了。
5、 以赏识的心态关注过程
如果孩子能读完一个系列的三四本书,他的阅读兴趣基本上就有了。之后,家长千万不可急于求成,比如马上教他一些读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们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要从书中得到什么等,所以既要顺其自然又要以赏识的态度鼓励他。这样去巩固他的兴趣和成就感。如果孩子能静静地沉浸在书中,你根本没必要去提醒他要从中发现什么。这时他正在享受读书的乐趣,一定会从中领略地书中所蕴涵的智慧。
6、经常和孩子的老师取得联系
家长千万别忘了向孩子的老师“借力”。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家长经常和老师保持联系,既可以得到如何指导孩子读书的正确的方法,又可以通过老师的影响,巩固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他的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家长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和步骤
1、特点:
(1)、启蒙性:小学生的阅读,是人生阅读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画最新最美画图”的良机,但也极易被不慎的笔墨所涂损。
(2)、系列性:小学生阅读主要是从识字、词到句、到段、到篇。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必须循序渐进,才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小学生的阅读需要精心,具体地培养和指导。
(3)、情绪性: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特点的制约,个性倾向性还不够稳定。如模仿性强而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而很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他们并未掌握读书方法,形成读书习惯,他们读书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个人的喜好,因此,我们必须顺应这个特点,选择适当的读书方法。。
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也就集中在学法的指导上。
2、 学生读懂一篇文章常规的方法是按下列步骤进行的:
(1)初读。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生字词,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绕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难,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读。学生要理解文章中体会出的思想内容,只凭故事内容是不会捕捉到的,是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4)熟读。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让学生熟读成诵,以便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
四、具体读书方法的指导
1、问读
选书指导:与孩子学习同步的阅读书(即每篇文章的后面都有一些练习题的书),如《小学分类阅读金钥匙》、《阅读训练》等。
阅读指导:要求孩子先看文章后面的练习题,并要孩子带着问题阅读。读完做文章后面的练习题;做练习时先不看答案,做完后自己对照答案想一想为什么应该这样回答;如果答错了,要自己总结原因,并记录下来。从而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2、精读
选书指导:选同步的优秀作文选和与语文教材配套的自读课本。
阅读指导:让孩子准备一个本子做以下内容的练习:题目(对以后的写作放长有利)、主要内容简介(锻炼孩子的概括能力)、好词、好句、简评文章。
孩子练习的过程,就是他仔细阅读并不断消化的过程。用这样的方法读一篇文章时,家长应帮助孩子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选写不同内容的简评。
3、泛读
选书指导:孩子自己在书店买书时当然是选自己喜欢看的,但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主动向孩子推荐一些好书,如历史故事、天文、地理、医学和科普作品等方面的书。
阅读指导:广泛阅读不需要逐字逐句去认真品味,但可以藉此训练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前先看看序言、目录,对整本书做一个整体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在不影响大意理解的前提下做上记号,继续阅读,读完自己当天所定的内容后再查字典学习。读的过程应勤动笔,划出自己感到新鲜的或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大脑里闪现出的对文章的评价(灵感)应随时记录在书上,这是最宝贵的智慧之花。
除此以外,家长还应提醒孩子:
▲ 要注意阅读的速度;
▲ 要默读不要诵读:
▲ 做到在同样时间内阅读的内容一天比一天多;
▲ 读完后书面总结一下这次阅读的主要内容,或把主要内容讲述给家长。
4、复述
选书指导:可以从优秀作文选中选择写人写事的文章,也可以选一些优美的散文。
阅读指导:刚开始时可根据孩子复述文章的能力来确定复述的标准,如让孩子先阅读全文,然后选取文章的重要部分(约300—400字),读3至5次(边读边理解文章的内容),看能复述出多少。只要能复述出80%就可以了。若达不到80%,可增加读的次数。
允许孩子在复述过程中加字减字,但要保证句子通顺。这样也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如何指导中学生语文阅读ppt课件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师可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埋下很好的铺垫。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学生对草原非常陌生,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了解得就更少了。如何让课堂上得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呢?我是这样做的:上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谈谈对草原的印象,然后出示一幅草原风光图,同时播放了跟草原相关的歌曲。图画、音乐以及师生生动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住了,学生们都陶醉在美好的想象当中……这时,我充满激情地问道:“草原这么美,你们想到草原去看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想!”学生已经完全被引入了课堂的情境当中,在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学习。由此可见,运用多媒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诱发学习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探究,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离他们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多媒体课件能够化静为动,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可感可视之物。借助多媒体课件探究课文,能有效地架设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点、难点。如,《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中提到的“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及人类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行为在理解上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光靠课文文字的描述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课上自然提不起兴趣。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教师可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地球在宇宙中的运行情况、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等通过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同时配上教师自我设计的解说。此时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不仅弄懂了难理解的句子,还深刻了解到地球为人类所提供的活动范围是很小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这一事实,从而明白了人类只有好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使用资源,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道理。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能生动地进行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能力要靠扎扎实实的训练,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节奏加快,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使课堂容量加大;同时也能使训练的形式灵活多样,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训练效果。比如写字,针对学生的字写得不规范、错别字较多的情况,多媒体可用于加强字形教学与书写指导: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的例字,引导学生观察评析,并运用其动画功能,让不到位的笔画延伸舒展,让安顿不当的字的部件移动挪让,让比例失调的部位或缩或伸,直到符合规范。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代表性的错别字,集体修改,并运用其动画功能显示这一修改过程,可以强化纠错力度。一位教师在纠正错字“浇”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设计了用一根大棒去敲击那多余的一点,连击三下,才终于将多余的一点击飞了。这不是一般的纠错,它形象地显示了错别字的顽固性,并启示学生,纠正错别字要有决心、有信心。这一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无疑会使学生难以忘怀,其效果是对学生错一罚十、罚百一类的惩罚性练习所无法比拟的。可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于书写训练,能使枯燥无味甚至是苦不堪言的机械重复抄练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强化,能高效促进语言积累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在大量的积累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让语文在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的多种信息,变换形式反复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将语文知识以及语言材料牢固地保持在头脑中,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介绍不同动物脚印形状的课文,怎样让一年级的小学生深入了解各种动物脚印的形状,在生动的情境中学语文呢?我曾制作了非常形象的课件。首先,在初次接触课文的时候演示课件,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再次演示课件,让学生对每一种脚印形状有了深刻的感知;接着,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又演示课件,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读,深入地体味课文所呈现出来的美;最后,再次演示课件,进行相关的迁移练习,促进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