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增强自制能力
增强自制能力的方法:
1、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
2、提高文化素养,文化素养高能深刻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3、稳定情绪,用合理发泄、注意力转移、迁移环境等方法宣泄压抑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冲动。
4、强化积极思维,经常思考问题,增强预见性,关键时刻才能及时、果断、准确地做出选择。
5、强化意志力量,培养自己性格中意志独立性的良好品质,对自己奋斗的目标要有高度的自觉。
自制力的解释:
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
自制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自己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努力克服不利于自己的恐惧、犹豫、懒惰等;一方面应善于在实际行动中抑制冲动行为。自制力对人走向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古代百科全书式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哲学家们都注意到:“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
二、怎样增强自己的自制力
增强自制力方法:
1.专心呼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冥想技巧。在椅子上安静坐好,闭上眼睛,在呼吸的同时在心中默念。几分钟后就可以不再默念了。当你发现自己有点走神的时候,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
2.“开始把锻炼看做一种秘密武器,一件能让人克敌制胜的法宝。”锻炼是恢复体能和意志力的方法。
3.保证身体有足够的食物供应,这样能给大脑更持久的能量。推荐低血糖食品,包括瘦肉蛋白、坚果和豆类、粗纤维谷类和麦片、大多数的水果和蔬菜。
4.在一些小事上持续自控会提高整体的意志力。比如坐下的时候不跷二郎腿、用不常用的手吃饭、每天起床做20个俯卧撑、记账等等。即使是以看似最愚蠢、最简单的方式每天锻炼意志力,也能为意志力挑战积攒能量。
三、如何培养和增强自制能力
自制力的重要性,尤其现在是一个开放自由的信息时代,整个环境没有多少束缚,孩子更需要自制力,那么自制力如何培养呢?
从设目标和定标准开始
早在能看守则、会做家务之前,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习自我控制。几乎所有专家都同意,孩子需要也想要清晰的规矩,为违反规矩承担责任是健康发展的重要特征。但是,规矩只有在被孩子知道并理解了才是有用的,所以要设目标,定标准,线条越明显越好。

为了一致地执行守则,父母需要与彼此协调,让每个人都知道要怎么做,比如提前制定一个奖惩制度,奖励或惩罚孩子时要解释清楚原因。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最好问他们为自己定下了什么目标,可以制定恰当的激励措施,进一步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自制力,那么你需要在奖励孩子时保持一致性,不要随意从钱包里拿钱奖励孩子。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你必须详细规定奖惩规则和奖惩额度;对于年龄大的孩子,你可以让他们与你协商奖惩规则和奖惩额度,甚至双方签订正式合同。
无法磨灭的监督价值
孩子的成长阶段,自制力水平是不同的,尤其青春期的问题在于,自制力发展还不成熟,但是欲望和冲动却达到了成年人水平。因此青少年在目标设定时参与得越多,父母就越有可能进行自我控制的第二步:行为监控。

不管基因有着什么作用,环境显然影响着孩子,所以行为监控对孩子的自制力培养非常关键,而且双亲一般比单亲能更好地监控孩子,单亲忙着做基本的事情——把食物摆上餐桌、保证孩子的健康、支付账单,就不太重视立规矩、行规矩。双亲可以分工,两个人就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塑造孩子的性格。盯着孩子的眼睛多了一双,效果就有差异,而且效果差异非常持久,几十年的岁月也磨灭不了父母监督的价值。一篇心理学元分析(总共超过35 000个被试者)表明,父母监督有多个好处,如果母亲或父亲能跟踪了解孩子的活动、朋友、花钱习惯,就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他们自制力弱的不足。
自制力的真正来源
培养孩子自制力的过程,其实是两个自我之间的对抗,一个是更为原始的、冲动的、放纵的自我,另一个则是进化后形成的、理智的、有约束力的自我。两个自我都各自有其价值,它们相互制衡、协调,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
其实这个培养过程,实际上是不断挑战意志力过程,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

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和科学记者约翰•蒂尔尼就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在《意志力》一书中给出了严谨而又通俗有趣的答案,意志力才是驱动你自我控制的核心动力,是自制力的根本来源,它存在于每一个具体的行为动作与思考中,重要的是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用在这里就没法用在那里,一旦意志力松懈,人就会妥协,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无法很好的去锻炼和培养自制力的原因,因此我们可以想办法合理地支配这种资源,像增强体力一样增加意志力的容量,帮我们应对今天的教育机制和成长环境,去提高孩子的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