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① 尽量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大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并且应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
② 由于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一些从跟本上触犯了农民的利益,所以,在建立自然保护区时,在条件允许下,国家对农民给予补贴,并对胡乱开垦的行为进行强制禁止。
③ 国家建立濒危物种的物质库,这是对濒危物种的又一种保护。
④ 避免当地居民进行乱砍滥伐,国家鼓励人民种树,然人民少用树枝做燃料。
5.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水。一方面,不应对当地河流、湖泊进行污染,另一方面,从生活中节约并合理用水。
6.自己要在平时爱护小动物,不要偷猎,且面对偷猎者,应向当地公安局举报。
7.自身坚决不食用较为珍稀的野生动物,如国家的保护动物等。当自己看到有不法单位或个人销售这类动物,应积极向当地工商局举报,并对其进行劝说。也要教育家长不去吃它们。
只要我们做好了以上这几点,我相信,生物的多样性不会再迅速地减少,或许再不会减少。
其实,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应该做的还远不只这些,而总结以上便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动物都是我们的朋友,为了能让它们伴我们同行,为了保护生态平衡,为了我们能有美好的明天,一起努力吧,保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造福人类!
在此,我呼吁:只要人人都多出一点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将不再是问题。
二、大学生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范文对策1: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指那些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2、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场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外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自然保护区可以使自然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建设,特别是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自然护区事业发展很快,初步建成了一个类型比较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4、至2001年底,已建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1550处,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4%,其中国家级处155处,有22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1处列人国际(湿地公约)的重要湿地名录。
5、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大多数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较好的保护-关于自然保护区,国内外都存在不同的理解,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下面将与自然保护区有关的同义语介绍如下:1)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一的区域2)生物圈保护区:是UNESCO系统的保护区,强调保护、发展与后勤支持三大功能,提出著名的核心区、缓冲区与过渡区三区模式,该模式作为中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的依据。
6、目前中国有22个生物圈保护区3)森林公园:强调通过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其景观为人类提供休憩与旅游的地区4)风景名胜区: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5)传统文化森林保护地:我国道、佛寺庙通常位于深山密林,并有长期保护培育周围森林的传统,为保存不同地域的典型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7、有许多因寺庙保存下来的森林生态系统直接成为国家或省县级自然保护区。
8、我国农村有数千年保育风水林的传统,风水林在文化上赋予一些宗教色彩,但其本质上是保护农村聚居点生态环境条件,如何护了关键集水区,保存了生物资源。
9、这一优良传统对我国自然保护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6)天然林保护地:自1998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天然林保护计划,这一类新的保护地,主要关注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尤其强调其涵养水源及水土保持的功能7)自然遗产:UNESCO系统的保护区,以保护著名的自然遗产地为主,保护对象有生态系统、地质遗迹。
10、目前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28处,如武夷山、峨嵋山、秦山、黄山、九寨沟、黄龙、张家界、长城、故宫、兵马俑、敦煌、丽江等;其中双遗产4处(泰山、黄山、峨岷山、武夷山)8)国际湿地:以保护湿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又称为拉姆萨(Ramser)国际湿地,目前中国有21处,如扎龙、向海、鄱阳湖、东洞庭湖、东寨港、青海湖、香港米浦等。
11、9)地质公园:是以保护地质遗迹为主要目的的保护区,如冰川遗迹、火山遗迹、丹霞地貌、溶洞等对策2:迁地保护-这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水族馆、海洋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这种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是挽救式的,她可能保护了物种的基因,但这种保护是被动的,长久以后,可能保护的是生物多样性的活标本。
12、因为,毕竟迁地保护是利用的人工模拟环境,自然生存能力、自然竞争等在这里无法形成-当然,迁地保护可以为异地的人们提供观赏的机会,带来一定的收入,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宣传,在某种程度上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对策与建议对策1:重视社区管理问题-认识社区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在立法环节把社区管理工作内容纳入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目标和职责,是解决社区与保护区冲突的前提。
13、生物圈保护区所倡导的概念就是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相结合,把人作为自然保护区中的组成成分来考虑,重视发挥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功能对策2:尊重社区权利,与社区分享利益-对保护区内的集体所有土地和山林、水体、牧场等,应尊重其所有者受益的原则,与社区分享利益,帮助社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