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看待佛系现象和佛系青年
“佛系青年”的这个说法,是一种语言调侃,是释放忙碌压力的体现。但是不可因此将青年界定为毫无斗志,而应看到佛家的无欲无求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不相悖,“佛系”和奋斗之间也不矛盾。
这一现象普遍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从宏观方面而言,当今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迈入中产化阶段。
年轻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难免会产生个别懈怠、动力不足的心态。二是从微观方面而言,年轻人的就业、就医、住房等方面压力巨大。现实生活中维持体面的生活并不难,然而想要生活的更加优渥,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容易产生“佛系青年”。
但是也应看到,这种心态过分流行,也会产生年轻人奋斗拼搏不足的危险。因此,souler提出如何让年轻人找回奋斗的青春,是我们需要直面的问题。
一方面,树立模范青年典型。由主流媒体报道优秀青年,如安徽砀山县农民李娟,全身除脖子以上,其他部位都处于有知觉而无力量的状态,她身残志坚、自学做微商,在微信上卖出几万公斤水果,并带动其他人走自立脱贫道路。
另一方面,营造奋发有为的环境。鼓励更多的青年人投资创业,给予免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让他们的付出有汇报,让青年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如何看待佛系教师这一现象
佛系教师频频出现的现象,对于教育和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教师责任重大。因为没有老师的严格管教,是不会教出出类拔萃的人才的。在孩子的求学道路上,遇到负责而又有责任心的老师,孩子一身会受益匪浅。为人师表的老师不但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还需要教给做人、做事的道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变化,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变的微妙了。过去的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是非常严厉的,而现在老师对学生的管理稍微有过激的行为,就会引起家长的不满。家长就会投诉,老师轻者被停课检讨重的失去工作,这样的现象造成老师不敢管理学生,因为学生是各种各样的,有时本来是为学生好,反而会惹出事情。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采取的应对措施就是让自己佛系起来。佛系老师有这些特点。1.仿佛看破了红尘,对学校的任何利益都不去争,评职称、先进、绩效这些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的老师身上没有任何激情和上进心。2.对学生基本不管,只要上好课,改好作业,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成绩的好坏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尽量减少和学生接触,更不用说对学生的日常教育。3.任何时候都是保持好脾气,对领导的批评、同事的进步、孩子的变化都无动于衷,仿佛入定了。
如果让教师的佛系之风继续蔓延,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是教育的退步,违背了教育的宗旨。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每个老师在三尺讲台上,都应该把腰杆挺直,充满激情的去教育孩子。只有这样,教出的孩子才会心中有信仰,眼里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