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如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导语: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如今都成为同一班级的成员,因而将要共同参与、建设班集体,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引导、组织好学生建立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带好一个班级的关键。

  如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我觉得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搞好

  第一: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没有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就没有了全班学生奋斗的方向。从而使学生在奋斗过程中少了共同前进时所需的凝聚力,我们也难于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

在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时,一定要根据本班具体实际,注意制定的目标切实可行,不要太高以至于无法实现,从而产生不良的影响。还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分类要求,做到全班每位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每个人的目标都实现了,则班级目标也就实现了。在实施确立的目标中,要注意因人而异地指导,要求各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步步到位。对于有的学生可能在努力的过程中反复性很强,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很好的跟踪和及时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全班学生一起进步。如我在一调考试前给班里定的目标是一调考试总成绩前三名,我认为这个目标应该能实现,因为分班时各班成绩是基本平均的,所以定了目标后,学生也能接受,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有了方向,通过几周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目标。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更有了劲头。

  第二: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然榜样可以离我们很远,也可以离我们很近,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些人、一些事。其一,要让孩子心中有一组光辉的英雄群体形象, 牢固地刻下英雄精神烙印,并以此鞭策自己。班会上用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奋进,这对培养学生做人应要爱国爱家、爱集体爱他人有着积极的贡献;其二,要树立身边的先进典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特别注意培养一批班级骨干,由他们组成班集体的核心,让他们成为小主人,参与班级管理。这些班级骨干中包括班干部、课代表、学习小组长、卫生小组长等,因为我们班主任不可能总跟在学生身边,因而唯有让他们自己管理好自己,才能解决问题。(1)培养、挑选强有力的班干部,使他们以身作则,真正能对班内的事务负起责任,能促进每个同学自觉做好,使一个班有一种向上的氛围。一调考试以后,很多同学都感觉班干部工作不太到位,意见也比较大,我马上让同学们自己选出自己认为合适的班干部,因为刚开始是指定的,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选举以后,通过试运行,感觉比上一届班委要得力很多。(2)树学习的典型,一调考试后,大力表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让他们介绍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可以让其它学生借鉴和学习,目的是带动同学们更好地学习。(3) 千万不可忘记对差生的转化,只要有点滴的进步,也要当榜样加以树立。一个班级里出现的不利学习、纪律的事情,大多数都是与差生有关的,转化差生,与班级建设息息相关。我们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在上次调桌时我就充分地考虑了这一点,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助习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学们之间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氛围。从某些方面来说,学生比老师更了解学生,因此优生带差生,可以取到很好的效果。同时注意在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在竞争中帮助后进生。

  第三:弘扬正气

正气能压倒歪风邪气。因而应充分结合平时的一些好人好事,大力表扬,并对那些违纪的同学加以批评。还应重视规章制度的宣讲,遵纪习惯的养成,班集体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的培养等等。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光荣、违纪违法可耻的观念;

最后:群策群力,“人心齐,泰山移”集体的力量是很大的。

一个班级由师生共同组成,为了搞好这个班级,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共同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来,在处理班级内部事情时,对于有争议的事情应大家共同探讨,此时注意不要把老师的地位摆得高高的,而应尽可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处理,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话敢说,敢提意见,才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当然,我们还应强化群体压力,如开过“236,我的家”、“成功人生,从今天开始”、“我为班级增光彩”、“我是班级一员”、“我是一滴水”主题班会,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应重视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的集体活动,它们能促进这个班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沟通;还应重视组织学生参加与其他班级之间的联谊、竞赛活动,如校运会、跑操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知道集体的团结力量才是最大的,让他们自觉地团结在一起,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



二、如何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增强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呢?

一是要严管深爱。在班风建设过程中,班级凝聚力始终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也是内动力。所以,在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是班集体的润滑济,进而增强了集体的幸福感和荣誉感。

二是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学生是班主任的另一只眼睛,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要大胆提拔学生干部,并严格培养、考核他们,把班级工作落实,落细,使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的左右手。定期开班干部工作会议,及时总结,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替班主任分忧。对有问题的班干部进行谈心,及时做好沟通工作。

三是奋斗目标不但影响着个人,同时也影响着一个班集体,它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所以,每个班集体都应该有自己班级的奋斗目标。作为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实际,制定出适合本班的奋斗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和他们及时地分享受每一个小成功后的幸福和快乐,从而增强班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是用班级体的荣誉来激励和提升班级凝聚力。校园里的活动很多,比如实习归来征文、防诈骗征文及经典诵读比赛、舞蹈大赛、运动会等,作为班主任,应利用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架起团结合作的桥梁,始终把班集体放在首位,让学生从中懂得,集体荣誉永远都是最高荣誉。

五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用宽容、欣赏和理解去面对每一一个学生,构筑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简述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一、实施班主任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提高班级凝聚力。

班级是一个特殊的集体,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有彼此协作互助的需要,也有良好人际关系的需求。在这样的集体里,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能力形成的实践者。班主任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班级管理。要通过科学的制度管理、有效的民主管理、扎实的责任管理,达到提高班级凝聚力的目的。

班级的制度管理,有助于学生形成规则意识,使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学生民主管理,旨在使学生懂得尊重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学生责任管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班级集体的关系中,即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充分体会不同角色中,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

当然,在管理过程中,老师始终是指导者,也是评价者。

当班级学生都在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时,不仅仅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班级凝聚力也会不断提高。

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几个方法
二、营造良好班风,能够提高班级凝聚力。

班级的风气,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班主任的工作目标,就是要营造积极的、热情的、好学的、互帮互助的、集体荣誉感强的班集体。班主任要通过正面引导的方法,以制度为保障,以评价为手段,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在日常班级事物中,班主任要处事公平,尊重学生人格,不以学生学习好坏和家庭背景优劣,而对学生区别对待。这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前提。

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积极态度的培养,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态度都可以认真和积极。

班级风气好了,班级的凝聚力会自然增强。

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几个方法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促进班级凝聚力提高的重要方法。

没有活动,就没有体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方法。

要组织具有仪式感的大型活动,使学生在隆重的氛围中,体会集体荣誉感。

要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文体比赛,让学生在竞技中,感受班集体的凝聚力。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要进一步通过因材施教,给学生成长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通过活动,树立学生信心,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