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句号与逗号的用法


句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逗号 ,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 顿号 、 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能源是发展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分号 ; 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不批判唯心论,就不能发展唯物论;不批判形而上学,就不能发展唯物辩证法。 冒号 : 用以提示下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 问号 ? 用在问句之后。 是谁创造了人类?是我们劳动群众。 感情号 ! 1.表示强烈的感情。 2.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 引号 “”‘ ’ ╗╚ ┐└ 1.表示引用的部分。 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说:“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他们当中许多人是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学生。 3.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这伙政治骗子恬不知耻地自封为“理论家”。 括号 ()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这篇小说环境描写十分出色,它的描写(无论是野外,或是室内)处处与故事的发展扣得很紧。 省略号 …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这个县办工厂现在可以生产车床、电机、变压器、水泵、电线…百种产品。 破折号 — 1.表示底下是解释、说明的部分,有括号的作用。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2.表示意思的递进。 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3.表示意思的转折。 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 连接号⑥ — 1.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的起止。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北京—上海”直达快车 2.表示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联系。 亚洲—太平洋地区 书名号 《》〈〉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矛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学习〈为人民服务〉》 间隔号 · 1.表示月份和日期之间的分界。 一二·九运动 2.表示某些民族人名中的音界。 诺尔曼·白求恩 着重号 . 表示文中需要强调的部分。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按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二、句号和逗号的用法


句号的用法
一、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陈述句占句子的大多数,用来判断、叙述、描写事实。
(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吴晗《谈骨气》)
(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森林越来越密。(小学语文《夜莺之歌》)
例(l)表示判断,(2)表示叙述,(3)表示描写。以上三句子都是主谓句。句号也可以用于非主谓句的陈述句。例如:
(4)传来了狗的尖叫声。(契诃夫《变色龙》)
(5)1946 年的中秋。(茹志鹃《百合花》)
例(4)是动词性非主谓句,(5)是名词性非主谓句。
陈述句通常不带语气词,靠语调表示陈述语气。需要语气词时用“的”“了”“呢”“啊”“么”“嘛”“啦”“罢了”等。例如:
(6)所以思想性不是硬借来的,不是可以套用的,不是可以假装的,也不是忽然就有了的。(朱自清《论朗诵诗》)
(7)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杨朔《荔枝蜜》)
(8)这套主设备任何一条船也装不了,汉江号尽可以运别的货嘛。(柯岩《汉堡港的变奏》)
例(6)一连用了四个语气词“的”,以加重语气。例(7)(8)分别用语气词“呢”“嘛”。
语气词和语气不是一一相配的,有的语气词在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同一语气又可用几个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重要的是判断全句表达什么语气,以便确定用句号还是别的句末点号。
(9)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10)这本书真的太好了!
以上两句都以语气词“了”结尾。例(9)表示确定语气,说明有了变化,是陈述句,用句号。例(10)表示感叹语气,用叹号。
(11)他大概已经走了吧。
(12)他大概不来了吧?
例(11)对所陈述的事情不很肯定,但句子的性质是陈述句,用句号。例(12)表示疑问,带有揣测的意味,用问号。
(13)这篇文章大概是他写的吧?
(14)这篇文章大概是他写的吧。
上述两句的文字包括句末的语气词都一样,不同的是标点。例(13)是作为疑问提出的,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例(14)是回答问题,用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二、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
(1)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2)你辛苦了,休息休息吧。(陈广生、崔家骏《雷锋的故事》)
三、用于间接问句的末尾
间接问句是包含在陈述句、祈使句中的问句,是大句的一部分,通常充当宾语。例如:
(1)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都德《最后一课》)
(2)他问你小黄还来不来。(《现代汉语八百词》)
(3)问问明天走得了走不了。(王砚农等编《汉语常用动词搭配词典》)
例(l)是包含特指问的陈述句,(2)是包含反复问的陈述句,(3)是包含反复问的祈使句,所以都在句末用句号。看到包含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的句子要注意分析是直接问句还是间接问句。下面是从语文书和刊物上看到在间接问句误用问号的例子: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6)我曾向泰勒公司请教,用户是什么人 ?
*(7)我们写东西,要严肃、认真,不能让印刷厂工人去猜这是中文,还是德文?
例(4)(6)(7)的问号、例(5)的第二个问号用于间接问句,要改为句号。例(5)“明月几时有?”是直接问句,独立成句,用问号是对的。
问句形式除作宾语外,有时也可作主语,例如:
(8)“精密”和“周密”有何不同。“精密”该用在何处,“周密”该用在何处,都要仔细想一想。(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
句中三个带疑问代词“何”的问句形式作大句的主语,不独立成句,后面都用逗号。如果把逗号改成问号,即把句子改成:
(9)“精密”和“周密”有何不同?“精密”该用在何处?“周密”该用在何处?都要仔细想一想。
全句便由一个句子变成由三个独立疑问句加一个陈述句组成的句群。
四、用于语气舒缓的反问句末尾
(1)10 年的时间,2 700 多课时,用来教本国语文,却又大多数过不了关,岂非咄咄怪事。(《光明日报》1999.1.22)
(2)你看,谁管过你啦。(曹禺《雷雨》)
五、用于语气舒缓的感叹句的末尾
(1)他们还使我懂得,用那些多付的钱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啊。(富兰克林《哨子》)
(2)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逗号的用法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使用逗号的时候较多,相对来说,逗号的用法也比较复杂。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较长的主语后面,或虽不长但有必要强调的主语后面,或带着语气词的主语后面,常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因亏损严重,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柳州铁路工程建筑公司,日前被柳州铁路法院宣告破产。”“升学,是几乎所有的教师和家长都不敢小视的问题。”“她呀,已经毕业好几年了。”
2. 如果宾语较长,特别是当宾语是主谓短语时,动词和宾语之间常用逗号。例如:“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部出在联营柜台上。”
3. 全句开头的状语后面,一般要用逗号表示停顿;主语后谓语前的状语,如果较长,需要停顿,后面也用逗号。例如:“八五期间,我市增加了对能源工业的投入,推动了能源工业的技术进步。”“大型电视系列剧《东周列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加深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4. 称呼语、插入语等特殊成分同句子中一般成分之间,常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没事,老王,您就别说这些见外的话了。”“对这种人,毫无疑问,我们只能诉诸法律。”“童年的往事,无论是苦涩的,还是充满欢乐的,都是永远值得回忆的。”
“老王”是称呼语,“毫无疑问”“无论是苦涩的,还是充满欢乐的”都是插入成分,后面都用了逗号。
5. 句子成分不在通常位置上的时候,这个成分后面一般要用逗号。例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挺好看的,他画得。”谓语动词“起来”因放在主语之前,补语“挺好看的”因放在主语和动词之前,所以后面都用了逗号,表示两部分之间有一个停顿。
6. 并列的短语如果较长或者有两层的并列关系,第二层已经用了顿号,第一层就要用逗号,以体现出层次性。例如:“影片散文式的结构,如诗如画的景色,简洁、纯朴的对白,以及那深长的、带着淡淡忧伤的笛声,都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7. 表示序次的词语如“首先、第一、其次、最后”等之后,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首先,要加快开发、引进适合本地生产的蔬菜新品种,搞好加工。第二,要搞好产销衔接工作。第三,……”
8.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恒星有各种各样,但全都是发光发热的气球体。”“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9. 关联词语如“所以、可是、然而、否则、那么”等后面所引领的分句如果较长,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民族文化素质中的‘文化’,当然包括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书本知识的多少,但是,从实践角度看,这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而且不能说是根本的方面。”“化石为人们认识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重要的证据。然而,化石在证明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是相对的,它为人们认识地球上生物不断进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句号逗号的用法


句号逗号的用法如下:

句号的用法介绍:

句号是一个“出勤率”很高的标点符号,在许许多多的情况下都要用到它,最基本的是下列情况: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我们这里说的“一句话”,就是语法书上讲的一个句子。一个语言格式不论长短,只要是能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是一个句子。

说话的时候,每个句子都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某种语气,句和句之间有较大的停顿;写成了文章,句子的后面要用句号做结尾。句子按照它的作用,可以分为四类: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虽带有疑问代词,但后面的停顿仍用句号。

不同类型的句子带有不同的语气,要用不同的句末点号。在四种句末点号中,句号用得最多,除了要用问号或感叹号的句子外,都要用句号。用于陈述句或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句末。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一个事实的,句末要用句号。

逗号的用法介绍: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用来分开句内各词语或表示语气的停顿,提示:“,”不可放在一行之首或开头。

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呀”“啦”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例如:十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像密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并列成分做谓语时,如果并列成分是主谓结构,那么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例如:她衣服新潮夺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