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疫情防控措施
以下是校园疫情防控措施:
1. 严格执行开学“三不”标准。即:区域疫情未达到低风险的不开学、学校疫情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师生管理不到位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未有效落实不开学。
2. 严格实行教职员工核酸检测。各类学校参与返校复学的教职员工返岗前要全部进行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未完成教职员工核酸检测的学校不得复课。
3. 巩固联防联控机制。着力加强学校医疗保健机构管理,建立学校与医院、疾控等医疗卫生机构点对点的“绿色通道”,具体责任到人。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演练。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形成闭环管理,确保措施有力、工作到位、防控有效,坚决防止疫情在校园扩散蔓延。
4. 加强家校联动防控。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减少外出,减少聚餐聚会。鼓励家长自驾车接送孩子,在指定位置接送后快速离开。学生乘坐公共交通上下学,要做好个人防护。
5. 主动纳入属地社区网格化管理。学校要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服从属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安排,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凡是有中、高风险地区返校的师生,学校要在第一时间向属地指挥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属地指挥部要求执行隔离医学观察和医学检测。
6. 严格把好校门关口。坚持“五个一律”原则,即: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进出校门,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检测体温、核验绿码通行(所有教职员工和高校学生),对疑似症状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
二、秋季开学疫情防控知识
1、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举措。各级要坚持底线思维,毫不放松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校园一方净土。要严格落实学院已经出台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切实做好日常防控,重点做好招生咨询期间家长看校等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疫情监测,严禁问题人员进入校园。继续做好师生健康管理,建立健全暑期离校师生健康管理制度,全面掌握离校师生的行动轨迹、健康状况。继续做好各类数据上报工作,坚持零报告、无盲区、全覆盖。
2、严密组织秋季开学返校工作。严格落实“最大限度复学、最严标准防控”基本原则,全面推进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一是全力做好开学各项面准备工作。按照既定的开学时间,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教学场地、师资、教材、实验室等教学条件准备,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及应急预案,确保顺利安全开学。
二是严把师生返校标准和条件。
(1)对国内低风险地区的返校师生,采取查验健康绿码、进行健康登记和健康监测等措施,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方可复学复课。
(2)无健康证明或全国政务信息平台健康防疫、健康二维码为“黄码”或“红码”的暂不返校;中高风险地区(以师生离开驻地前一天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风险地区动态调整结果为准)师生可申请经批准后返校,返校后一律单人单间进行医学观察14天,至少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隔离期满且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方可复学复课。
三是严密组织师生返校工作。按照“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的返校原则,严格执行学院下发的秋季返校计划,组织好老生返校工作;新生报到时间另行通知。落实境外师生有关管理规定。未经许可,国际学生和教师不得从国(境)外直接来陕来校报到。
3、积极开展校园卫生大清理、大消杀。相关部门开学前要对教室、宿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和预防性消毒通风。开学后,持续开展校园卫生大清扫和消毒通风工作,加强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并做好垃圾分类管理。卫生所要结合秋季传染病流行多发的特点,进行传染病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4、扎实做好后勤保障准备。做好校园餐饮保障准备。后勤部门要加强对学生食堂档口承担户员工的健康管理,确保14天内身体健康无异常方可返校,新聘请员工必须提供一周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体检表方可上岗;指导监督各档口做好灶台炊具的清洁消毒,落实餐饮管理制度;组织人员赴主副食供应商、海产品及蔬菜采供点,实际督查食品安全状况,及时消除隐患,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关。做好饮用水安全监测,做细学生澡堂等公共场所卫生清理工作。
三、如何预防疫情开学教案第一课
教室是学生主要聚集场所,且人群密度较大。因此,每间教室都应该配备一台手持人体测温热像仪。由班主任或后勤老师在课间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随时监测师生的体温变化情况。
校门口需要一个无风环境,避免外界温度、风速等环境因素影响测温效果。若校园进出口属于敞开式区域,可搭建一个临时的帐篷区域,构建室内无风环境。
增加了测温装置的人脸测温闸机,可以用最快的时间,检测出进出学校的人员信息与体温状态,筛查出体温异常的人员,并通过手持体温枪进行二次测温。如此双管齐下的设备,能够最大化提高体温筛查效率,避免学生进校入班后的密集交叉感染。
由于人的表面体温会因为身体变化、活动状态、环境影响等因素,出现体温波动的情况,疫情防控期间的体温监测不能只限于学校的校门区域。在学校走廊、楼梯口等主要进出口也建议部署在线体温筛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