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片PPT · AI自动生成演示文稿,模板丰富、排版精美 讯飞智文 · 一键生成PPT和Word,高效应对学习与办公

内容导航:


一、如何让青少年避免早恋


早恋是青春期性成熟过程中,两性之间出现的一种过度亲密的互相接近。现在大多称早恋为“交往过密”。少男少女因为性发育开始成熟,本能地产生互相爱慕的情感。

青春期青少年容易感情冲动,但却十分脆弱,情绪又不稳定,考虑问题简单,很少顾及后果,这种心理状况使早恋好像天边的浮云一样变幻莫测,早恋者的情绪也会随之波动起伏,彼此之间感情往往反复无常。
那么什么是早恋的真正原因呢?这要从人类进化的历史来进行认识。早恋反映了现代人类的性本能活动仍然重复着过去的历史: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很不安全,缺少食物,疾病多,生命没有保证,寿命很短,能够存活到性成熟期很不容易。
因此在有了生育能力后如果不立即进行繁殖,就可能失去繁衍后代的机会。由此可见青少年早恋的背后隐藏着人类原始的生育本能。事实也正是这样,如果不对青少年的早恋行为进行约束,就会出现大量的少女未婚先孕。80年代美国每年有100万少女未婚先孕就是证明。
今天,人类文明已经有了重大进步,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寿命普遍延长,儿童和青壮年很少会死亡。随着知识积累的增加和生产技术的复杂化,每个人必须用很长的时间进行学习,才能取得独立谋生的能力,否则就不可能成家立业和养育后代,因此现代人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像原始人类那样,一旦性成熟就立即进行生育后代的活动。
当前人类的性成熟和实际可能生育后代之间,出现了时间上的明显差距。表现为性成熟早,生育活动晚。那么,为什么人类的进化没有能跟上这一变化呢?人类如果到20岁或25岁才开始青春期,早恋问题不就自然解决了吗?
我们知道生命进化是一个非常缓慢和复杂的过程,人类的进化历程耗费了几百万年,与这一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相比,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只有几千年,近代生活方式因工业化而急剧改变的时间更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人类的体质是不可能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出现生物学上的明显变化的。


二、中学生如何避免早恋


1:预防性原则。因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中学都未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和性教育,有些家庭,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与孩子的沟通不良,孩子在家庭和学校得不到足够的温暖、理解与支持,日益成熟的未能合理引导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感情不好,家庭气氛紧张,他们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或支持。有的中学生过早恋爱实质上是寻求一种情感上的一种补偿。这些都不足以预防中学生出现早恋。
2:转变观念,及时疏导。家长和教师都要学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多关心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支持孩子与异性同学正常的交往,不要粗暴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往。不要把纯洁异性友情视为“早恋”,要设身处地去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体贴他们的需要,适时适度给他们介绍一些性知识,使其由朦胧产生的神秘感、好奇感逐渐消退。
3:科学指导原则。指导工作的出发点不是出于自己所处的教育者的地位,而是以经历过类似的问题、体验过类似困难的长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除困扰和恢复常态。指导者的态度必须真诚。因为只有真诚,才能使自己的心理世界与学生的心理世界进行双向交流。对孩子的盲目冲动心理,要给予指出。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培养强烈的事业心。
4:多参加集体活动,分散独自喜欢一个异性的注意力,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 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早恋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 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
5:注意心理卫生,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有些青少年早恋或者单恋,喜欢夸大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 认为对方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有关,甚至是受自己影响的。
6:理解和尊重的原则。

理解。班里学生有了早恋倾向,这对于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来说也是一个正常现象,不应该大惊小怪,动不动就在请家长过来。要懂得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平静对待。一旦孩子真正尝试“早恋”,也应控制感情,切不要指责和辱骂。关键是不可激怒孩子,使其逆反。
7:持久性原则。正所谓"斩不断,理还乱",情感的东西不能说断就能断。特别是中学生,情感成份多,理智成份少,自控能力差。


三、如何预防中学生早恋


中学生“早恋”是班主任和家长感到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早恋”并不是一个完整界定的科学概念,它是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家长、教师和社会对青少年过早陷入感情“过密交往”世界的一种批判性称谓。如何预防中学生产生“早恋”,帮助他们静听花开的声音,顺利渡过“危险期”,既是中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班主任必须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预防中学生“早恋”,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适时开展“友谊与爱情”主题教育。
  友谊不等于爱情,但友谊可以成为爱情的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爱情的念头一旦在年轻人的思想和感情上撩拨和引发起不安,
教育者就应当给他们讲解爱情是什么。这种讲解将会在年轻人的心灵中培养出高尚的思想和情感,首先是培养出能够给人以巨大幸福的对美的责任感。”因此,中学班主任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友谊与爱情的学习和讨论,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把异性同学之间纯洁的友谊与爱情区别开来。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连续用四个晚上的自习课,分别以“青春期的变化”、“人生阶段不同,主题也不同”、“我现在应该做什么?”、“男女有别,各具风采”为主题,给其高一学生开了《爱,你准备好了吗?》的系列讲座。其中,他在“人生阶段不同,主题也不同”讲座中讲道:“人在自己的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是有各种各样内容的。它们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价值都是同样的珍贵和巨大。幼年时父母的慈爱,童年时好奇心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爱情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受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全部人生的毫无悔恨与羞愧的那种安详而满意的心情,这一切,构成了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欢乐,都能在我们生活中留下珍贵的回忆。这些阶段应有的主题缺失或者错位,我们的人生都将是悲剧!”,给学生以积极正面的引领,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第二,引导学生把握异性交往的基本原则。
  中学生异性之间的交往是一个敏感而又不能回避的问题。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研究表明:与异性交往融洽的学生,性格一般都开朗活泼,生活态度也积极向上;而很少和异性交往的学生,性格一般都内向孤僻,心理压力也比较大。所以,中学生不可能不和异性同学交往,但是如果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一生的幸福。这就要求中学生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四条原则:  (1)自然交往。在与异性同学交往中,言谈举止、情感流露要大大方方,自然得体,既不要过于拘谨,也不要过分随意。
  (2)真诚交往。对待异性同学也要与对待同性同学一样,做到真诚相待,不带私心杂念。
  (3)适度交往。毕竟男女有别,和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比如:不要和异性同学动手动脚,不要讲过于亲昵的话,不要单独在偏僻的地方交谈,不要在夜深人静时单独约会等等。(4)广度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