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片PPT · AI自动生成演示文稿,模板丰富、排版精美 讯飞智文 · 一键生成PPT和Word,高效应对学习与办公

内容导航:


一、如何巧借外力成就自己


关于借,有人曾说:一切都是可以“借”的,借资金、借人才、借技术、储智慧。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它们收集起来并且运用智慧把它们有机地进行组合。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巧借资源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草船借箭”。三国时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总想找机会刁难他。正好遇上“赤壁大战”,周瑜以公务为由要诸葛亮10天内赶造10万支箭。诸葛亮在接到命令后并没有着急,他找来鲁肃准备了20条船,在船的两边扎上草靶子。趁着大雾连夜靠近了对岸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士兵擂鼓呐喊,疑心很重的曹操不辨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就调集了一万多士兵朝江里放箭,天快亮时船两边的草靶子上已经插满了箭。这时候诸葛亮下令回营,完成了造箭的任务。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这个故事正是“借”在军事上的典型应用。

“借风腾云”“借名钓利”“借尸还魂”“借力打力”,讲的都是借助外部力量谋求发展。人要成功,也需要“借”,正所谓:巧借外力,挥洒自如。

作为东亚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就是凭借与外国的大公司合营,借别人的知名品牌,借用外国原材料,借用外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从事加工制造,从事出口贸易的。香港凭借着“借风腾云”的思维,快速走上了繁荣之路。

一个人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承蒙别人所赐;别人常在无形中把希望、鼓励和辅助投入到我们的生命中,以此激活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的各种能力得以发挥。

相信通过下面这个故事,你可以琢磨出“借的奥妙”。

你知道“健力宝”是怎么出名的吗?提起健力宝,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广东的李经纬。李经纬原是个三流酒厂的厂长,厂虽小但李经纬的志向却很大,他很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因而他一直都在寻找机会。

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奥运会需要一种运动饮料。对于一般人来说,都不会在意这条消息。然而,李经纬却意识到这是个赚大钱的好机会,决心想方设法把它做成。后来,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真的成功了。

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借”字。“借”这个字,李经纬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连续使用了三次。

首先,借研究配方。李经纬是酒厂的厂长,对运动饮料一窍不通。他想,要做这种高档次的饮料、高科技的产品,一定要有高尖端的人材,凭我个人的能力是做不成的,因此一定要找个懂得这一行的人。最后,李经纬找到了广东体育科研所的欧阳孝,他对欧阳孝说:“我们搞个合作,我组织生产和负责营销,你负责研究饮料的配方,利润咱俩分成。”最终,他们达成了合作协议。欧阳孝经过一百多次的试验,研究出了健力宝的配方。这是李经纬的第一次借:借脑。

其次,是借市场推广。产品配方虽然出来了,但该怎么把它推向市场呢?李经纬想了一个办法:由于是运动饮料,先要进入体育运动会,最后再从运动会推向市场。

一天,李经纬听到消息,说亚足联将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开会,亚足联的主席将出席大会。李经纬想,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要想方设法把饮料摆到这个会议桌上去。当时的健力宝不过是只“丑小鸭”,除了配方别无其他。想要登上大雅之堂,至少要有个易拉罐什么的。该怎么办?对于李经纬来说,办法只有一个:“借”。他用借来的空罐子灌上配好的健力宝,贴上标签,然后通过关系将这种新饮料摆在了“亚足联”的会议桌上。当时,李经纬还请了摄影记者帮忙与他面授机宜,而那个摄影记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守在亚足联主席的旁边,紧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而当亚足联主席一拿起易拉罐想喝的时候,那个摄影记者便“啪啪啪……”来了个连续拍摄。之后,李经纬拿着这些照片大力宣传,说某某都喝健力宝,市场潜力极为广阔。于是,很多经销商都和他合作,签下大量的订单。可是,市场有了,产品在哪里?李经纬用的还是一个“借”字。

最后,借生产产品。生产健力宝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引进一条生产线要几千万,要有厂房和工人、管理人员、原材料购进等,没有一年半载的筹备,这个厂是搞不出来的。更何况,李经纬没有任何钱。该怎么办?还是用借的方法。那么,该怎么借?李经纬采用了“集约化经营”的方式。简单地讲,就是他选择某个饮料厂,按照其配方要求进行加工。加工好后,再贴上健力宝的标签,等经销商汇了钱之后再付加工费。

这种办法的好处是:首先它不用投资、建工厂、招人员,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即便是这批货卖不出去,也只是这批货的损失,不会像有些企业,产品如果销售不畅,不仅会造成产品积压,而且还要承担很多不必要的费用,比如说:企业人员工资、厂房设备投入和原材料以及广告费等等,为自己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李经纬巧妙地借用了他人的脑袋、资产、设备、场地、技术、资金……而“健力宝”正是靠着“借”的方式,创下了中国饮料界的第一品牌。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借助各种社会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说起“耐克”,许多人并不陌生,在名牌林立的今日,耐克鞋早已家喻户晓,尤其是年轻人,则以拥有“耐克”为时髦。耐克鞋在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人们很少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年销售额达上百亿美元的耐克,是美国一家没有工人、没有厂房的公司。在美国的耐克公司总部,没有工人生产鞋,也没有任何工厂在为耐克公司生产。人们会觉得奇怪,既然耐克公司不生产鞋,那么耐克鞋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呢?这就是耐克公司最有名的“借势发展”法。

1981年10月,耐克公司迈出了向国外联营的第一步,和目商岩井公司联营的公司——耐克日本公司正式成立。菲尔·耐克亲自到日本出席了开业典礼,并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耐克日本公司成立后,耐克公司控制了该公司50%的股权,并把目本橡胶公司原有的耐克公司产品配销权转移到新公司门下,同时,又和日本橡胶公司联合,日本橡胶公司用本公司的人力进行耐克鞋的生产,产品交给耐克日本公司销售。如此一来,耐克公司很快就打入了日本市场。

日本的劳动力虽然比美国廉价,但仍然比较高。菲尔·耐克在日本推行“借鸡生蛋”法取得成功后,更坚定了他向世界各地推行的决心。为了降低成本,菲尔·耐克把目光投向了工资水平、原料价格更低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热爱体育运动,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菲尔·耐克不仅仅是看中了中国这个大市场,更主要的是看中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与原料。早在1979年,41岁的菲尔·耐克就有意投资中国,但是那时他对中国了解甚少,为了了解中国市场,菲尔·耐克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来中国大陆。1979年,中国准备在广州举行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菲尔·耐克认为这是了解中国市场的大好时机,听到这一消息后,他立即飞往香港,准备办理入境手续。但由于多种原因,他没有拿到入境签证,计划也因此搁浅。

由于在中国大陆之行受挫,菲尔·耐克暂时把目光转移出了中国大陆的市场。这时他发现,中国台湾其实也拥有大陆所拥有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而且台湾的经济实力雄厚。虽然台湾市场比较小,但其临近海上交通要道,出口方便,如此就可以把市场做到南亚诸国,同时,也可以把台湾作为一个基地,逐渐向中国大陆渗透。他很快在台湾找到了代理商和合作伙伴。在与中国台湾合作成功后,他的目光又转向了另一个亚洲国家——韩国。韩国和中国一样,也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菲尔·耐克投资于韩国也同样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耐克公司与这些合作商们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出产的所有产品都由耐克公司负责设计,并由签约厂商负责生产,贴上耐克公司的商标出售。

与此同时,菲尔·耐克于1980年7月再次向中国政府申请入境并获得批准,他的中国之行终于梦想成真。在中国考察期间,对各种情况他都仔细地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经过认真思考与分析后,菲尔·耐克决定在中国投资。他的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反对,他们都不想去冒这个险。菲尔·耐克对此早有准备,他拿出各种证据与材料,经过几次苦口婆心的游说之后,公司终于同意了他的这一计划。菲尔·耐克因此也成了最早在中国投资的美商之一。

之后,经过艰苦的谈判,菲尔·耐克与中国有关方面签订了制造运动鞋的合同,分别在天津、上海、广东和福建四地生产耐克鞋,回销美国市场。此后,耐克鞋便在中国成为高档品牌,成为青年入追逐的焦点,其销量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不断增加。

要想拥有惊人的发展,成就伟大的事业,就要学会借用别人的力量,利用别人的优势。只有这样,你才能集大家之所长从而出类拔萃。



二、如何借别人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业


借助别人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业,积累自己的财富似乎是黄光裕与生俱来的本领。黄光裕“五借”他人之力,成为业界的经典。这五次借力无不与钱有关。

一借银行力:还本付息,原始之力。创业之初,黄光裕借用银行3万元钱起家,这是开创其事业的基础,虽然这3万元需要给银行支付利息,但这第一笔资金帮助他解了燃眉之急,扬起了他的事业之帆。这就是所谓的“借鸡生蛋”,至1993年,黄光裕的连锁发展趋势初步成型,银行的3万元贷款这个“金鸡”到这时候已经为黄光裕生下了好几个金蛋,他的小店数量已经达到七八家。

二借媒体力:花钱生钱,致富之力。在国内还处于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黄光裕已经开始懂得借助媒体的力量。为了促进产品的销量,黄光裕在《北京晚报》中缝打报价广告,此举在当时北京商家中还是独一家,其后不少商家开始模仿国美,《北京晚报》的中缝广告由此热闹起来。在当时,商家普遍以倒买倒卖抬高售价,以图在短时间内获得暴利。而黄光裕经营国美电器却采用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销售策略,以市场上最低的价格将商品卖给消费者,坚持零售薄利多销,这一策略后来成为国美立业之本。

三借厂家力:用钱不付息,发展之动力。做大了的国美电器开始不满足于从银行借需要支付利息的钱,有没有不需要成本的借钱方式呢?黄光裕想到了向生产厂商“借钱”。家电大卖场善于“欺负”生产商是名声在外了,但是在家电大卖场中,黄光裕的“借钱”手段依然是最厉害的。有资料显示,国美每年从上游厂家中获得了20.33亿的周转资金。国美用别人的资金壮大自己,实现滚动式发展,从此不再青睐于银行资金了。

四借股民力:无须还本付息的钱,财富的扩展力。哪里有借钱不需要还的地方?那只有资本市场了。黄光裕在中国鹏润上的交易使得他一夜之间成为中国首富。2004年6月,黄光裕市值只有2亿的上市公司中国鹏润,通过发行可换股票据,掏出88亿,来收购他全资拥有的国美电器65%的股权。这项收购之前,胡润认为黄光裕所有财富仅仅为46亿,而此次交易,黄光裕仅是拿出了22个城市的国美电器的65%权益,市盈率高达48倍。黄光裕一夜之间“到手”88亿元。

国美“曲线”上市后,黄光裕借助利好消息刺激,4个月内两次配售部分套现,3次减价后以每股3.98港元在市场出售,成功为黄光裕套现近11,94亿港元。2004年12月,国美第二次配售,以每股6.25港元的价格,配售2.2亿股,黄光裕再次大笔套现13.75亿港元。短短几个月,25.69亿港元被装进了黄光裕口袋,黄光裕本人在国美电器的持股量也由74.9%降至65.5%。资金已经源源不断地流向他的腰包,黄光裕尝到了向股民借钱的甜头。

五借智慧力:花一块钱赚十块钱,财富的源泉之力。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的黄光裕,下一步他还要借什么力?黄光裕的答案让你耳目一新,他说21世纪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是拥有智慧的人才,我们要借的是智慧,这是制造财富的源泉。他还表示,国美未来CEO的人选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不会有地域和国籍限制,就像国美开店没有限制一样!

每一次借钱都让黄光裕离中国首富的宝座更进一步,而全球化的人才策略也许就是黄光裕开始攀登全球首富宝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