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耳是如何听到不同的声音
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能引起鼓膜的振动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是: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传递到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音色不同
人对声音的感知,是通过声波振动耳鼓膜,通过复杂的系统,再传感给听觉神经,于是就听到了声音.
人耳对不同强度、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范围称为声域.在人耳的声域范围内,声音听觉心理的主观感受主要有响度、音高、音色等特征.
不同的声音的强度和频率组成各不相同,即是有不同的音色,所以就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现在对人的听觉的复杂机理并没有研究透彻,更多是从生理方面的研究.
人们听声音时,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人们之所以能分辨声音的方向,是由于人们有两只耳朵的缘故.例如,在人们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那么,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并且右耳听到的声音比左耳听到的声音稍强些.如果声源发出的声音频率很高,传向左耳的声音有一部分会被人头反射回去,因而左耳就不容易听到这个声音.两只耳朵对声音的感觉的这种微小差别,传到大脑神经中,就使人们能够判断声音是来自右前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双耳效应”.
发声只需要发声体的振动,而听到声音首先要满足发声体振动,而且必须是每秒振动20次~20000次,其次一定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再次是有正常良好的接收声音的器官(人耳),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人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是什么?人耳听到声音有几条路线呢?人耳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发声体振动→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人耳接收到声波引起听觉.事实上人听到声音是由两条路线传入内耳的,即空气传导和骨传导.(1)空气传导:声波由耳廓收集,经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振动,带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听到了声音.平时我们听到其他声源的声音,主要是空气传导.(2)骨传导:用手堵住耳朵(切断空气传导),把振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前额或牙齿上,都分别听到了声音,这时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头盖骨或牙齿的振动,直接传入内耳的.就是说,人听到自己的声音是骨传播的
二、耳朵是怎么收集声音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主要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其中耳廓用于帮助声音能量聚集,收集声音,很明显的一个小例子是如果我们听不清时,会把手微握放在耳廓旁边,帮助收集声音。
当声音从外耳传入后,就进入到了中耳。中耳由鼓膜、听骨链和耳咽管组成。鼓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耳膜,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中耳不受外界物质侵扰,同时对声音进行放大。听骨链是由锤骨、砧骨、镫骨三块听小骨构成,它们是一个设计精致的传动装置,将鼓膜传入的声音进行进一步放大,同时对后端形成阻抗匹配的作用,不让声波像海浪拍打在壁崖上一样反射回来,而是进一步向内耳传输。耳咽管也叫咽鼓管,主要是用于维持中耳气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飞机着陆时会感觉到耳朵很闷的原因,此时耳咽管还来不及将中耳气压和外耳调成一致,从而影响了鼓膜的振动。
声音的下一站就到了内耳。内耳结构更加复杂,简单地说主要是耳蜗和前庭。其中,前庭是用于帮助我们进行平衡的平衡器,与听声原理相关性不大,就不细说了。而耳蜗是我们听到声音的最重要的器官,它里面充满了淋巴液,中耳的听骨链推动耳蜗内的淋巴液进行振动,而淋巴液与耳蜗中的毛细胞由于振动摩擦生电,产生生物电,从而刺激到了耳蜗后的听神经。听神经受到电刺激后,形成神经冲动,并将这个冲动传至脑干听觉中枢,再到大脑听觉皮层处,我们就形成了听觉,声音的旅途就终于画上了一个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