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升格作文的语言ppt
要点点拨
要写出通顺优美的语言,首先要思想清楚,明确自己到底要说什么。如果是叙述,要弄清事件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如果是议论,要搞明白,对某个问题的究竟有怎样的看法,这看法是怎样形成的,有怎样的发展变化。若某个问题比较复杂,那就要将该问题的一个个方面,一个个层面分析出来,作进一步的思考。也可以抓住这个问题的主要方面,理清自己看法的形成过程,头脑中呈现出思维的头绪,再有条有理地写下来。
下面结合一篇作文的初稿与修改稿的例子,来探讨怎样使作文的语言升格。
一、反面例子:
文题:我的感谢
中国有句古老的成语,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个思想健康、感情深挚的人,总不会忘记对有益于自己成长发展的人们以感谢。请以“我的感谢”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字数800左右。
原文展示:
我的感谢(初稿) 佚名
假如我是一个乞丐,我不感谢生活赋予我的,因为我一无所有,有的仅仅是一具破烂(①“破烂”是形容无生命的物品的,如“衣服”“房屋”等,不能形容人的“躯壳”。这里应为“潦倒”)不堪的躯壳。
拖着这样的躯壳,只能在灯红酒绿的舞厅、酒吧、饭店门口乞求进进出出的男女能(②除了表示“希望”等心理愿望等外,带有强制性地要求别人做某事,一般不宜用能愿动词)施舍他们的(③“施舍”者当然是上文说的那些“男女”,“他们的”这一修饰语多余)一点(④“爱心”是一个整体,不能用“一点”来修饰)爱心。可是现实社会能有几个人存有真正的(⑤本语境不涉及“爱心”的真假,“真正的”3字赘余)爱心,(⑥前面是疑问句,应用问号,与下一句是两个问句,并非选择问的复句。)那又能叫我去感谢谁呢?“嗟,来食!”(⑦这里的古典情景“嗟,来食!”应该作下文“遇到”的宾语内容,充当“这样”的复指语)或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说得好听(⑧这里缺乏判断词“是”)“不吃嗟来之食!”倘若如此(⑨“此”字指代不明,是指“嗟,来食!”这种情况,还是指“说得好听是‘不吃嗟来之食!’”这个判断中的“情况”?根据上下文意思,这里应写明“不吃嗟来之食!”)能活得下去吗?所谓的尊严是不是该在此刻隐藏起来,因为你想要活下去,你就必须这样(⑩“这样”指代不明,理由同前)做,否则只能横尸街头。(11“横尸街头”一语太实,前后不协调。因为上文是概述为了所谓的“尊严”,不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那也会有很多出现饿殍的处所,不一定是“街头”。)你吃了嗟来之食,活下来了。此时是否该感谢哪位人(12“位”后面不能带“人”,因为“人”已包含在“位”的意思之内。)呢?很矛盾?对!但我不得不感谢那人,虽然他让我失去了所谓的尊严,但是他让我活下来了。
不是有句话:“大丈夫能屈能伸”嘛。(13如要写成反问句,应是:“不是有句话叫‘大丈夫能屈能伸’吗?”现在写成了前半句反问,后半句感叹,前言不搭后语。)
但实际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一个学生。遵循着中国的应试教育读完小学、初中,现在是高中,接下来是大学。我感谢生活赋予我的,(14前后是因果关系,前面的分句不宜用兼语句,否则与后面的分句接不上,应将“赋予我的”删去)因为我有一个家,虽然这个家不富裕,但够温暖,所以我不能抱怨什么!
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多,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谢别人,从不想自己也是需要感谢的。(15“为什么”引出的复句结构是前偏后正的,这种结构的短语重点强调的是后者,所以“从不想”应为“从不想想”,通过反复手法来加强语气。)
我感谢我自己。
我没什么大作为,很平凡,很渺小,但我知道我活着呢!(16 “知道我活着呢!”一语不着边际,言不及义,应删去)活得还不赖,虽然有伤心,痛苦,但这是人活着必须承受、经历的事情(17“伤心,痛苦”是一种现实状况,不是一件“事情”,原句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应删去“事情”)。所谓逆境能锻炼人的意志嘛!(18“所谓”后应陈述现成的话:“逆境能锻炼人的意志”,句末语气助词“嘛”杂糅在现成话后,不伦不类。“嘛”作句末助词,全句要么是感叹,要么是反问,而不应是陈述。)
我感谢自己可以活得那么(19代词“那么”一词没有着落,应改为副词“比较”或“很”)精彩,虽然不是轰轰烈烈,但也足够让我品味其中的乐趣。
我积极过,堕落过,但是无论怎样,我熬过来了,活了18年。有人带着面具活着,为何?为什么这样(20“有人”的生活方式,相比较而言,是“远指”,这里不宜用表示“近指”的“这样”,应改为“那样”。)折磨自己,不累吗?(21前面是两个疑问句,“为什么这样折磨自己”是对“有人”活法质问的一般疑问句,“不累吗”是反问句。应将前一句的逗号改为问号)摘下面具看看,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它。我感谢自己并没有戴着面具。
我知道其实活着真的很累很辛苦。但是上帝既然给了你生命(2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而不是什么“上帝”给的,错误的思想观念造成了胡说八道。此外,关联词语“既然”应该前移到这个分句的主语之前),那就好好地活着。带着积极,(23“积极”与“乐观向上”是作为句子成分的两个并列的词语,它们之间应用顿号)乐观向上的心情活下去,我做到了,我感谢自己可以做到。(24可以说“感谢自己做到了”,而“可以做到”只能是“相信”而已,原句莫名其妙)
给自己一个梦想(25“梦想”只能说有或无,不能“给”)、一个希望活着(26应是“活着的希望”,作数量词“一个”的中心语,动词“活(着)”不能作“一个”的中心语)去感谢自己!
归纳分析:
上文的语言粗看好像没有大问题,但经不起推敲。仔细一辨,区区700字竟有26处语病与不妥之处!这些语病与不妥之处除了用词不当(①)、语序不当(⑦)、成分残缺(⑧)、词语累赘(②③12)、误用标点(⑥2123)、指代不明(⑨⑩1920),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思维混沌不清,逻辑混乱,致使前言不搭后语,这样的语病和不妥之处共有9处(111314151617182426),连同因为对概念的内涵理解不正确,导致乱用修饰语(④⑤2225)的4处,上述有关思维方面的语病和不妥之处有13处之多,占全文语病和不妥之处的一半。
笔者相信该文作者的学习中,他的老师可能也指导过做修改类似于这些病句和不妥之处的单项练习。一般学生的课桌上也不乏此类单项习题。且此类单项练习题因顽强地充斥高考试卷而师生们不得不重视。遗憾的是,不少高中生一写作文,仍会大量出现这样的不够通顺的语句。可见那样的单项练习效果微乎其微。做那样的练习,远远比不上在具体的语言运用时即作文评改中的分析与训练。高中学生如果在教师指导下,用心分析二三篇这样的语言毛病多多的文章,就可以悟到提升作文语言水平的真谛:明确思想,辨清概念,合乎逻辑地认识事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写作练习,诸如上文出现的问题基本上就可以解决,至少可以大大减少那样的失误。(当然,上文在立意、选材、结构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这里姑且不论)
(以上内容刊2011年1月12日《中学语文报》(高二版寒假合刊第27版)
一、正面例子:
文题:同前
例文展示:
我的感谢(二稿) 佚名
假如我是一个乞丐,我就不会感谢生活,因为我一无所有,有的仅仅是一具潦倒不堪的躯壳。拖着这样的躯壳,只能在灯红酒绿的舞厅、酒吧、饭店门口,乞求进进出出的男女施舍爱心。可是,现实社会能有几个人存有真正的爱心?那又能叫我去感谢谁呢?或许会遇到“嗟,来食!”这样的情况,如果我拒绝,说得好听点是“不吃嗟来之食!”但不吃嗟来之食,能活得下去吗?所谓的尊严是不是该在此刻隐藏起来,为了活下去。而吃了嗟来之食,是否该感谢哪位施舍者呢?很矛盾?对!但我不得不感谢那人,因为他虽然让我失去了所谓的尊严,但是让我活下来了。不是有句话叫“大丈夫能屈能伸”吗?
但实际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一个学生。遵循着中国的应试教育读完小学、初中,现在是高中,接下来是大学。我感谢生活,因为我有一个家,虽然这个家不富裕,但够温暖,所以我不能抱怨什么!
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多,为什么题目中总要说我们感谢别人?出题人为什么不想想我们自己也是应该感谢的。我感谢我自己。因为比如我自己,在应试教育越来越严重的环境中,在繁重的训练简直要压垮众多学生的情况下,尚能坚强地挺过来。我有时还通过对学生生活作些调侃,来缓解压力。在坚忍不拔方面,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回顾十几年来,我虽然没有什么大作为,可以说很平凡,很渺小,但活得还不赖,虽然有伤心,痛苦,但这是人活着必须承受、经历的。所谓逆境能锻炼人的意志啊!所以,我感谢自己敞开胸怀,坦坦荡荡,活得比较精彩,虽然不是轰轰烈烈,但也足够让我品味其中的乐趣。我积极过,堕落过,但是无论怎样,我熬过来了,活了18年。而有人带着面具活着,为何?他们为什么那样折磨自己?不累吗?我劝他们摘下面具看看,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面具。我感谢自己并没有戴着面具。
我知道其实活着真的很累很辛苦。但是既然父母给了我生命,那就应当好好地活着。带着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情活下去,我做到了,我感谢自己。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鼓舞了几代人。我们应当拥有自己一个梦想,拥有一个活着的希望,我们应当感谢自己!
归纳分析:
修改之后,由于思路比较清楚了,合并了一些段落,结构也显得紧凑。思路清楚的结果是语言也畅达。开篇设例,衬托出下文要“感谢自己”的理由。重点段落中比较详尽地论述了感谢自己主要是因为在比较艰难的环境中走过来了,没有被繁重的应试训练击倒。文章由原来的三类文以下的水准上升到二类文。
二、如何写好题记式作文ppt
题记即在作文题目之后,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好的题记能吸引读者,引导读者思考。
一、题记既可以是交待写作缘由,亦可以是创设环境。
如《感悟高中》的题记:“那是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旅途中的每一草,每一木。。。。。”此题记通过优美的描述,为全文创设了浓浓的氛围。
二、题记应展示主要内容,揭示作品内涵。
题记应是体现和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它应让读者透视到文章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搏动。如《抹去心中的界限》的题记:“表面的界限,能用手抹去;心中的界限,只能用心去抹平。”题记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三、题记应意蕴丰厚,情味绵长。
如《感谢父亲》的题记“年幼时,父亲是一道港湾;年轻时父亲是一尊偶像;中年时,父亲是一段岁月;年暮时父亲是一部史书。”题记中把对父亲的敬爱抒写得情味悠长,赞美了人世间这份平凡而又高尚的亲情。
四、题记既要开宗明旨、简洁明了,也要语言精美,富有文采。
题记既可引用(如歌词、格言警句、睿智心语等最好是阅卷老师较少见到的)也可自行雕琢。题记贵在简洁,绝不能太长,也不能晦涩难懂。如《“回声”的启示》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恰当地应用了孟子的话,既揭示了主,又展示了才情。
一、悬念引人入读
题记以悬念的形式出现,能立刻吊起人们阅读的胃口;如果悬念再设置得“精彩”一些,那就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引发想像的美妙意境。
例①:以“喝彩”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北京中考题)
也曾自卑,也曾哀怨,因为我知道你有多丑,可那一刻,我由衷地为你喝彩……
——写给残疾的母亲
例②:以“书”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天津中考题)
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女孩。我就是这样一个双色女孩,你愿意倾听双色女孩的蓝色寂寞吗?
——题记
例③:风雨中,(2003年长沙中考题)
那风雨怎么会忘记?闭上眼就会想起;那风雨埋藏在心底,欲倾诉却只能借助纸和笔……
——题记
例④:以“盼”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山东中考题之一)
我是差生我怕谁,反正没人注意我。
不妨文中抒真情,盼君听我心里话。
——写给自己的话
二、真情拨人心弦
作文是用心写出来的,放在“版眼”的题记,只有真正用“心”、用“情”写出来,才能拨动人心弦,引人共鸣。
例⑤:以“交往”为话题作文。(2003年四川中考题)
今天是我的生日,祝福却无语;今天是你的祭日,落泪又无声。权且让我以心做纸,以泪作文,再忆你我相识的点点滴滴吧。
——写给知己朋友
例⑥:以“母爱”或“父爱”为话题作文。(2003年浙江宁波中考题)
风筝升天,禁不住丝线缠绵;大雁南飞,依然频频回望。岁月易老,世事易变,流逝的岁月中,不变的是母亲那一生都深情的牵挂。
——写给母亲的话
例⑦:以“相信自己”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河南中考题)
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不要畏惧山外的山,人外的人。相信自己:你就是山外之山,人外之人。
——写给昨日自卑的我
例⑧:以“责任”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广西中考、重庆中考题)
几万年前,人类茹毛饮血;几千年前,人类刀耕火种;几十年前,人类登上月球……人类在告诉人类:人,需要责任。
——题记
三、唱出“反调”出人意料
常言道:水无常态,文无定式。如今呼唤创新精神、激励张扬个性日益成为作文的主旋律。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觉、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的内涵并写出独到之新意。当然,题记中的“反调”的要求也是个性与规范的有机统一。
例⑨:以“的我”为题作文。(2003年广东中考题)嘿嘿!“两面三刀”有什么不好,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两面派”。
——我的自画像
例⑩:以“自然”为话题作文。(2003年黑龙江中考题)
我愿做只井底之蛙,那儿清凉又舒爽,那儿隐蔽又安全。来,来,来,请跟我来,跳到井底远离人类。
——一只井底之蛙的劝世格言
四、美佳“题记”辑录
父亲那一跪才使我明白,我与父亲之间缺乏的不是爱,而是沟通,心与心的沟通。
——《沟通》题记
地球孕育了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惟一、公平的。正因为生命如此宝贵,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关爱它。
——《关爱生命》题记
当理想的七彩翅膀拍击着现实的空气时,我进入了一个微妙的、朦胧的、多雨的季节。游过少年时代的梦境,我伫立雨中,17岁的日子有风也有雨,有快乐也有烦恼。
——《我的快乐与烦恼》题记
曾经有过许多黄昏,我对着夕阳低吟浅唱;曾经有过数不清的黎明,我迎着朝霞讲诉我的向往。少年时代是如诗如画的岁月,少年时代是放飞琥珀般的梦的季节。
——《我的未来不是梦》题记
父亲用母亲般的关怀温暖我湿冷的心;父亲用母亲般的温柔体贴我受伤的心;父亲用母亲般的手抚平我伤裂的心……
——《家事》题记
生活是什么?在孩子眼里,生活是快快长大;在大人眼里,生活是赚钱过日子;在老人眼里,生活是健康长寿。
——《生活告诉我》题记
我失去的东西太多了,就连诚实、自信这些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竟然也丢了。我应该将它们拣拾起来,带着它们重新上路。
——《寻找失去的东西》题记
若干年前的某一天,我和伙伴们正在天堂玩耍,被稀里糊涂地装进一只天蓝色易拉罐里,从此开始了我的易拉罐人生。
——《易拉罐人生》题记
母亲的爱,是一条长长的电话线,无论我走多远,都时时刻刻把我牵挂,它将陪伴我走到永远。
——《母爱》题记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风景。你是高山,你就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峻峭和雄伟展示给了人间;你是垂柳,你也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妩媚和风姿展示给了世界。
——《我就是一道风景》题记
跳跃,让我学会勇敢;跳跃,使我充满信心;跳跃,在无时无刻撞击着我的心扉;带着我挑战下一次飞跃。
——《笑容,跳跃的奏曲》题记
4、题记式:
写作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正文前自拟凝练的句子或引用名言警句,作为对文章内容的重要阐释,这样的句子称为题记。一条好的题记,绝对可使一篇文章锦上添花,增光添彩!有些时候,它甚至可以使一篇作文骤然提高思想性和哲理性,从而提高文章的档次!
近几年来,有许多同学都在学习写题记,但是,毋庸讳言,相当多的题记写得并不精彩,反而成了添足之蛇。主要有三方面的毛病:
牵强附会:题记与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或者是主旨的提炼,或者是着意地渲染,或者是设置悬念,它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有的同学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它美,只要自己喜欢,生搬硬套地强按上去,有的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让人啼笑皆非。
简单冗长:题记要简练,但要言简意丰,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有的题记却写得冗长乏味,读来令人生厌。
滥用无度: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题记,运用与否要看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它主要用在记叙文里,议论文、说明文用得很少。有的同学却文必题记,用得太滥。
那么,如何写出精妙的题记来呢?我们不妨从中考的满分作文里去找找门道。
(一)揭示主题
用题记来点明主旨,让读者对文章的中心有明确的把握。对于比较含蓄的散文,尤其需要这种点题方式,它能够让阅卷老师对文章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如《花开花落》的题记是这样的: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同时存在。
文章写大多数的花儿选择在春天绽放,可面对死亡却无人为之高唱挽歌;而菊花选择万物凋零的秋天悄然开放,即使光泽已逝,风采不在,秋风也为之吟唱,小女孩也会为之默默祈祷。题记紧扣内容,对文章的主旨给了我们明确的提示,因此读者对这篇文章的主旨的理解就不会出现偏差了。
《乱世中的美景》是写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的,写李清照的坎坷命运,写坎坷命运成就了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作者在题记中这样写道:
愁,造就了乱世中最美的风景。
这个题记虽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但是比喻所揭示的题旨还是不难看出的。
(二)阐述话题
作文时,需要在话题与文章之间架构一道桥梁,打通自己文章与话题的联系。在题记中对话题进行一番自己的阐述,写出自己对话题的理解,这无疑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鼓励”自传》的题记中这样阐述话题:
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浆;鼓励,是人生中相互依持的拐杖;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力量,总在低谷中增强你的自信!
作者借助比喻,阐述了自己对话题“鼓励”的理解,同时又点明了题旨,可谓一箭双雕。(三)渲染铺垫在许多题记中,或引用格言警句,或运用诗词名句,或借助比喻起兴,描写铺排,渲染气氛。《暗地的孩子》的题记中就采用了描写的方法进行渲染:我是暗地的孩子,拥有冷漠如兽的神情,眼神游离地走在落叶凋零的秋天,在倾斜的墙脚,肆意到孤独的风景;没有一只鸟飞过观望破碎的图画......
《乡村让我陶醉》的题记则采用了铺排的手法进行渲染:
乡村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乡村是一个静寂的地方,乡村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乡村是一个纯朴的地方……
(四)交代陈述
以题记的形式对文题作简要的交代,或者说明写作的意图,或者陈述寄托的对象,或者交代写作的背景。
《神曲》的题记为: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致力于保护海洋环境的卫士——
文章以但丁《神曲》的“地狱”、“炼狱”、“天堂”为文章的三个小标题,写海洋从被污染到重新回归纯净,赞颂了海洋的环保卫士为此做出的努力。显然,题记交代的就是文章的赞誉对象。
(五)设置悬念
有时候,题记也可以在制造悬念方面展示它的功能。
《听,蜗牛不再哭泣》一文中写下这样的题记:
葡萄架上,一只蜗牛寂寞地哭泣,同伴们也许早就尝到了葡萄的甜美,可它究竟还要走多远呢?
蜗牛为什么要哭泣?蜗牛为什么要走那么远(题记还暗引了台湾校园民谣《蜗牛与黄鹂》)?这样的悬念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浸在“赞”海中的树》一文的题记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雪花随着时间降落了又融化;玫瑰伴着时间绽开了又凋谢,凋谢了又绽放;而不同时间里的人,他的思想又会怎么样呢?是否也会变换!……
题记的写法还有很多,对此感兴趣的同学不妨一试。
例文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考生
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未来。
——题记
在老师和父母的眼里,我聪明、头脑灵活。但也有个缺点,那就是不细心,经常丢三落四。对我这个缺点,妈妈不知说了多少次,可是她说归说,我就是没想过要改。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毛病,东西丢了再买就是了。而且我还自我安慰说:“谁能没个毛病呢,只要大事上细心就行了。”
妈妈生气地说:“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啥时坏了大事就知道了。”
我吐了吐舌头,转眼就把妈妈的教训忘到了脑后,依然做自己的“马大哈”。
没想到,还真让妈妈说着了,我的这个毛病终于坏了大事——
去年的中考,我竟然忘了带准考证,直到被监考老师堵在了考场门外,才发现这是个严重得不能再严重的错误,豆大的汗珠和着泪水滴嗒而下。等到妈妈拼了老命地将准考证送过来,我急得都快晕过去了。尽管监考老师一再安慰我,但刚才的“心惊肉跳”还是影响了我第一科的发挥。最后,终于因为第一科考得太差,影响到总分,我梦想多年的重点高中与我擦肩而过。分数出来后,老师同学都替我惋惜。我像被雪打的茄子一样,任凭妈妈怎么数落,都不能吱声了。
不得已,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复读。老师给我讲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陈景润曾经不太关注语文,因为他是搞数学的。所以他写的论文,总是达不以发表的标准,连他的著名的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也被推迟了很多年才能发表。在被推迟发表的那几年里,幸亏他研究的课题没有别的数学家推出来,否则,他多年的心血将会因为语文的缺陷而白费。从此,我对“马大哈”的毛病有了彻底清醒的认识。原来,一个人的习惯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啊。在重新复习的整整一年里,无论做什么事,我都告诫自己要认真,要细心。
如今,我终于改掉了马大哈的毛病,养成了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了。
[点评]本文值得借鉴的地方:1、使用题记点明中心。2、“马大哈”的“害处”既写了“我”的教训又写了陈景润的教训,具体详实。这些都是全文的“中心材料”,文章的中心能否突出,就看“中心材料”是平淡空洞或者是具体充实了。我们说好文章要“凤头猪肚豹尾巴”,“中心材料”就决定了猪肚子的大小。
[思维拓展]这篇文章可以适用于“痛”、“成长中的××”、“记忆”、“××的味道”、“经历”、“认识自己”、“面对缺点”、“走过泥泞”、“超越”、“牢记”之类的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
总结格式
作文题记
抒发真情拨人心弦
作文是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流淌,是放飞的心灵,讲真话、抒真情乃作文之真谛。题记是作文的有机部分,只有真正用真心、用真情写出来,才能拨人心弦,引起人们的共鸣。
例:一学生作文《感悟中学》的题记是:那是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旅途中的每一草,每一木……
此题记通过优美的描述,为全文创设了浓浓的氛围。对中学的感情作了诗意的阐发,表现出对中学时代美好生活的挚爱与赞美之情。文章情感因之升华,立意随之深化,具有厚重的质感。
开宗明义醒人耳目
以题记来点题,在结构上提挈全文,让读者对文章承载的思想与情感有了准确地把握和明确地领会,从而对文章作出恰如其分地评价。对于比较含蓄的散文,或篇幅较长的文章,尤其需要这种点题的方式,它能够让阅卷老师对文章有一个准确地判断。
例:一学生作文《与你同行》的题记是:他们一路同行,一个汲着水,一个负着火,形影相随。在他们携手共进时,就产生了智慧。
这条提记形象而深刻地对“与你同行”这个文题进行了解释,言简意赅,表明作者自己对感情和理智关系的认识,也点明了自己的态度和文章的中心。
创设悬念引人入文
以题记创设一个富蕴悬念的氛围,可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想象的美妙意境,能把阅卷老师的目光引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例:一学生写《喝彩》,便拟写了这样的题记:也曾自卑,也曾哀怨,因为我知道你有多丑,可那一刻,我由衷地为你喝彩……
为何“自卑”、“哀怨”?又为什么而“为你喝彩”?你究竟有“多丑”?这些疑问,犹如一个个谜团,只有你读完全文才知道作者是“写给残疾的母亲”的赞歌。
设喻寓理沁人心脾
设喻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画面感强的特点,而在具体和生动的设喻中蕴涵着深刻而又独到的见解。
例:一学生在作文《我心依旧》中的题记是:鱼说:你看不见我流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你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这条题记采用比喻的形式,富有哲理,寓意深刻,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