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才能抓住顾客的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顾客购买行为首先是由需要开始的,由对某一产品的需要而产生购买动机;在购买动机的驱使下进行相关产品认知,并在对产品认知的基础上发生最终的购买行为。下面笔者通过一次主持的培训,来诠释顾客研究这个话题,以下为销售代表与培训教师的问答。
培训教师:顾客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过程。我希望销售人员了解三个方面的知识:
一, 人的需要和动机;
二, 人的认知;
globrand.com
三, 人的心理特征
把握这三点,对做好销售工作很重要。
培训教师:实际上,一个人并不是对世界上各式各样的东西都会产生兴趣。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本身受外界信息的刺激而产生的要求,我们称之为人的需要,可以说有了需要,一个人才会积极地搜索关于其需要的信息。其实,任何一个人到商场来搜索有关信息,就表明他已经有了这方面的需要。当他在你的面前来搜索有关信息的时候,你不防假定,他出于这种需要而且已经有了购买的意向,我们把这种意向称之为购买动机。一个顾客有了这种需要而且有了这种动机,我们就应该紧紧地把握这种需要和动机,把自己所能够呈现给顾客的信息全部呈现给顾客。我们如何判断顾客有没有购买的动机呢?
① 发现兴趣点:看一看其对哪种机型比较有兴趣;
② 推荐试验:先尝试向顾客推荐某种机型,而后根据其反应做出判断;
③ 询问与倾听:循序渐进地问,认真地听,并结合自身的经验作出判断,对其进行针对性讲解。
培训教师:首先,人是借助感觉器官来接受外界的信息,同时用口,鼻,耳,眼和皮肤去感受信息给其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的需要,并对此作出一定的反应,即产生感觉;其次,人在感觉的基础上会逐渐形成对事物本身的知觉;再次,对其产品开始有了一个总体的心理印象;最后,对其产品有了记忆,甚至有可能产生思维或联想。一个逐步认识产品的过程,也就是顾客的认知心理过程。具体来说,顾客首先用眼去看手机外观,有耳去听手机铃声和促销员的介绍,用嘴去询问有关信息,有手去感觉手机的手感。这样,他就对这一产品有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于是,在这种感觉的作用下,他的脑海中对手机的外观,功能和质量等加深了了解,并由此形成知觉;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其是否决定购买,他都对这个产品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接着,他会记住这个产品,甚至还会对产品的使用效果产生美好的思维和联想。这样,顾客就完成了其认知心理过程。
培训教师:可以。很多品牌的手机放在一起,乍看上去差别并不是很大。一个促销员的工作就是要使顾客停留在其面前,由其找出这种差异,引导顾客,让顾客明确感觉到这个手机不是刚才自己知觉中的那部手机。在经过促销员的介绍后,顾客可以明显地区分出手机的好处在哪里。
培训教师:顾客的态度是其认知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它贯穿于整个认知过程中。我们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出现了问题,都会使顾客的态度由倾向我们的产品,转变成不倾向我们的产品,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挫折,从而使我们一无所获。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提供热情的服务和充足的信息,才会给顾客带来需要的满足,以使其产生购买的意向性,从而形成最后的态度。而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使每一个来我们售点的顾客形成对我们产品的满意态度。例如,现场赠送礼品,让顾客从心理价值衡量上达到满意;功能解说,让顾客从产品使用性能上达到满意,等等。当然这些都需要我们合理地运用。
培训教师:态度基本上由三个因素构成:
第一, 认知;
第二, 情感;
第三, 意向。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真正影响一个人的态度的主要因素不是他的认知,而是他的情感。当顾客收集信息并比较各种产品差异时,对他的影响只是信息本身产生的作用;在这个作用下如果没有培养顾客对我们的产品产生良好的情感,顾客购买意向就不会明确,进而可能转向购买其它型号,甚至是其他品牌的产品。顾客在信息提供的基础上产生认知时,促使顾客产生良好情感的措施就应积极跟上,这样,其购买意向才能够明确体现出来。因此,使顾客对我们整个品牌产品产生良好的情感,是我们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法 补充: 宝。我们通常采取三种方法来培养顾客对产品的情感投入:
①增加顾客的财务利益,如附赠礼品,打折降价等。
②增加顾客的社交利益,设身处地的考虑顾客的需要。如炎热的夏天赠送一杯矿泉水等。
③增加顾客可感知利益,如通过广告实现品牌,功能以及质量的深化等。
培训教师:有。这就是需要我们认识不同顾客的个性特征。我们主要谈一下素质。素质的问题在古希腊的时候就有过探讨,最新的探讨是由俄国心理学家所做的一个科学实验得出的结论。他的结论发现,素质实际上并不是许多人所认为的穿着打扮,而是主要反映在先天动力特征上。而先天动力特征,又主要取决与人的先天神经系统类型。根据人的素质特征,我们把人划分为神经类型强型和弱型;在强型里,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在稳定型里,又分为灵活型和不灵活型。
第一种,胆汁质,神经类型强而不稳定。主要特点是不稳定,表现行为上就是做事由着性子,暴躁,讲话比较直,较粗鲁。好的方面是,有话直说,果断作出决定;不好的方面是,讲话不礼貌。会为一些小事情和服务不周到而在现场大吵大闹。我们知道了这一点,就应该理解他们这种缺点,给予细致周到的服务。(典型人物:李逵)
第二种,多血质,神经类强型,稳定,灵活。主要特点是知识面宽,兴趣多,社交广。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自来熟,能言善辩。好的方面是,与其交谈很愉快;不好的方面是,自身知识不多,容易露出破绽。因此,我们要对产品技术有很深的了解,使我们在这类具有比较宽知识面的顾客面前具有很强的 补充: 专业知识,是一个“行家里手”。(典型人物:王熙凤)
第三种,粘液型,神经类型强,稳定,不灵活。主要特点沉默,冷静,喜欢推理,甚至是认死理。。表现在行为上话不多。对这类人,我们应给予其非常多的有关我们的品牌及产品技术的信息,同时强调自身的说服力,取得其信任,并让其自己推理分析。(典型人物:林冲)
第四种:抑郁型,神经类型强。主要特点:多愁善感,感性强。良好的问候,礼品赠送,某些图片,画面的变化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容易产生联想。所以,我们要抓住他们的这种特征,和他们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感觉很好时,他们就会很容易决定购买我们的产品。(典型人物:林黛玉)
培训教师:人的性格就是由后天培养起来的。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结交的朋友,工作的单位,所处的生活圈,都与其性格有着很大关系。我们将性格划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大类。遇到外向型的人,大家可能乐于去谈;遇到内向型的人,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和对方沟通。
培训教师:是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促销员面对的都是一个具体的顾客。以上我们讲的都是针对顾客的一般心理而言的,我们知道,顾客的一般心理对于不同的个体,就会存在个体的差异。所以,我们在了解了一般情况后,还要把它对应于每个具体的顾客,来了解每一个顾客的具体反映。
二、怎样才能抓住客户的心里
很多企业都知道做好品牌咨询能够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但是要想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品牌印象,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了,因为品牌亲和力的建设与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它需要企业制定良好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处理号企业、品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那么企业怎样才能抓住顾客的心呢?
1、保证产品的质量,提供给物有所值的体验。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以其严格有序的管理机制、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让消费者产生了一往情深的忠诚。
2、打造让顾客从外到内都满意的真正服务。
亲和的品牌首先应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通过提供满意的服务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企业品牌与消费者的双赢。企业需要提供给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与服务,认真努力为消费者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把复杂的难题留给企业,把产品使用的便利留给顾客,切实提高服务的亲和力。
3、树立企业品牌的个性形象要从消费者心理诉求入手。
树立品牌形象,从共性中找差异,赋予产品品牌个性化的概念,通过个性化的概念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独特的联想,品牌个性鲜明,可以使消费者过目不忘,容易使消费者把本品牌与其他品牌区别开来。
4、积极回馈社会,关注社会发展。
公益事业虽然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利润,但却可以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社会公益活动承载了企业形象的传播,促进了公众、社团、政府等社会各界对企业 的认知,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其产品进入目标市场奠定了基础,扩展了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促进了产品的销售,提高了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5、维系好稳固的企业与消费者的良好沟通纽带。
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是相互的,企业在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经营理 念的同时,也应认真倾听消费者的意见和想法,而非单一的产品广告诉求。企业应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互动机制,建立企业开放制度,解答消费者提出的 问题,让消费者了解企业的生产状态、企业文化、品牌价值,消除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障碍,把消费者对企业的误解减小到最低状态,这有助于培养消费者对品 牌的情感忠诚度。
6、品牌的宣传活动要能够亲民且能产生互动。
用亲和力强的明星、社会名人等作品牌的形象代言人,能让明星、社会名人的个性与品牌的个性相联系,进而与某一特定的消费者群体产生联系,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
7、将亲和力融入到品牌文化的建构中去。
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在品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沉淀与积累,品牌文化不仅要体现物质文化,还要体现精神文化。内涵丰富的品牌文化反映了产品的某种理念、价值 取向等精神元素,这样才能吸引某一类消费者,满足这类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品牌的价值如果能与消费者的价值观相一致,就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让消费者产生好 感,见了该品牌就像见了自己的亲人一样。
企业要想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品牌印象,那么不仅需要给消费者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还要注重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维系好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这样在进行宣传的时候消费者才能有更多的互动,从而加深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了解,从而给消费者留下很好的品牌形象。
三、怎样才能抓住客户的心理
推销中如何抓住顾客购物心理
顾客的购物心理是指顾客在成交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心理活动包括顾客对商品成交的数量、价格等问题的一些想法及如何付款、选择什么样的支付条件等。
顾客根据自己的需求,到商店去购买消费品,这一行为中,心理上会有许多想法,驱使自己采取不同的态茺。它可以决定成交的数量甚至交易的成败。因此我们对顾客的心理必须以高度重视。
一、求实心理�
这是顾客特别是我国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动机。他们购买物品时,首先要求商品必须具备实际的使用价值,讲究实用。
二、求新心理�
这是追求商品超时和新颖为主要目的的心理动机,他们购买物品重视“时髦“和“奇特“,好赶“潮流“。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男女中较为多见,在西方国家的一些顾客身上也常见。例如,来我国旅游的一对瑞士夫妇,穿着奇特,与众不同,当推销员向他们介绍古戏装时,他们非常高兴,当即购买了两套,并说明要回国后举行生日宴会时穿出来,让所有的宾客感到惊奇。
三、求美心理�
爱美是人的一种本能和普遍要求,喜欢追求商品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青年妇女和文艺界人士中较为多见,在经济发达的国家的顾客中较为普遍。他们在选择商品时,特别注重商品本身的造型美,色彩美,注重商品对人体的美化作用,对环境的装饰作用,以便达到艺术欣赏和精神享受的目的。
四、求名心理�
这是以一种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威望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心理。他们讲名牌,用名睡,以此来“炫耀自己“。具有这种心理的人,普遍存在于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由于名牌效应的影响,吃穿住使用名牌,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更是一个社会地位的体现。因此,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追牌族“涌现的原因。
五、求利心理�
这是一种“少花钱多办事“的心理动机。其核心是“廉价“。有求利心理的顾客,在选购商品时,往往要对同类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进行仔细的比较,还喜欢选购折价或处理商品。当推销员向他们介绍一些稍有残损而减价出售的商品时,他们一般都比较感兴趣,只要价格有利,经济实惠,必先购为快。具有这种心理动机的人,以经济收入较低者为多。当然,也有经济收入较高而节约成习惯的人,精打细算,尽量少花钱。有些希望从购买商品中得到较多的利益的顾客,对商品的花色、质量很满意,爱不释手,但由于价格较贵,一时下不了购买的决心,便讨价还价。有的为了一元钱或几角钱,必要争论不休,致使想买的东西买不成。
六、偏好心理�
这是一种以满足个人特殊爱好和情趣为目的的购买心理。有偏好心理动机的人,喜欢购买某一类型的商品。例如,有的人爱养花,有的人爱集邮,有的人爱摄影,有的人爱字画,等等。这种偏好性往往同某种专业、知识、生活情趣等有关。因而偏好性购买心理动机也往往比较理智,指向也较稳定,具有经常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七、自尊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顾客,在购物时,既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又追求精神方面的高雅。他们在购买行动之前,就希望他的购买行为受到推销员的欢迎和热情友好的接待。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顾客满怀希望地进商店,一见推销员的脸冷若冰霜,就转身而去,到别的商店去了,甚至再也不愿光顾那家“冷若冰霜“的商店。
八、仿效心理�
这是一种从众式的购买心理动机,其核心是不甘落后或“胜过他人“,他们对社会风气和周围环境非常敏感,总想跟着潮流走。有这种心理的顾客,购买某种商品,往往不是由于急切的需要,而是为了赶上他人,超过他人,借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九、隐秘性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人,购物时不愿为他人所知,常常采取“秘密行动“。他们一旦选中某件商品,而周围无旁人观看时,便迅速成交。女青年购买卫生用品,男青年为异性朋友购买女性用品,常有这种情况。国外一些政府官员或大富商购买高档商品时,也有类似情况。 十、疑虑心理
这是一种思前顾后的购物心理动机,其核心是怕“上当“、“吃亏“。他们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对商品质量、性能、功效持怀疑态度,怕不好使用,怕上当受骗,满脑子疑虑。因此反复向推销员询问,仔细地检查商品,并非常关心售后服务工作,直到心中的疑虑解除后,才肯掏钱购买。
十一、安全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人,他们对欲购的物品,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以后,必须保障安全,尤其像食品、药品、洗涤用品、卫生用品、电器用品和交通工具等,不能出任何问题。因此,非常重视食品的保鲜期,药品的无副作用,洗涤用品有无化学反应,电器用具有无漏电现象等。在推销员解说后,才能放心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