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1、共情

共情其实是心理学里面,常用的一种咨询技术,指我们要耐心的让孩子把话说完,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 当他跟你倾诉学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自己遇到的学习压力时,我们让孩子把话说完,然后尝试去理解孩子的压力。 很多家长可能会问我,怎么去理解?理解,其实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确实学习压力很大,睡觉都可能被影响。理解就是去思考问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的困扰。那这样的理解,可以引发孩子更多倾诉。 当我们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肢体语言,拥抱、眼神等,可以看着孩子说:没关系,妈妈在听,妈妈在听。或者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可以把自己这种焦急的情绪告诉孩子:“妈妈很担心你现在的情况,也很着急,那妈妈该怎么做呢?你觉得怎么做可以帮到你呢?” 这种表达会让孩子觉得你真的理解他,想要帮助他,但是现阶段你不知道怎么样做最好。其实这已经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慰孩子的作用,而且也表达了你的真诚。这样就是说,共情是建立在平等的尊重的基础上。

2、不比较式沟通

要切忌拿你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因为每个孩子面对困境和人际交往时,处理的手段是不同的。你不能要求他们像那些活泼开朗的孩子一样去处理问题,有的孩子确实比较内向,面对人际关系,总是手足无措。 拒绝比较的具体方式,可以参照第一步,先去共情孩子,看一看孩子的处境是怎样的,然后去学习当别的孩子遇到这类问题时,如何处理,这样会避免比较,也会让孩子学会去观察其他孩子的处理。我们可以慢慢鼓励,要对自己有信心,去挖掘孩子好的一面,鼓励孩子。

3、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首先,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个孩子遭受了校园暴力,非常勇于反抗,一个女孩打败了三个孩子。但是最让孩子伤心的是,父母到学校后,先是跟对方的家长道歉,然后拉着她向老师和全班同学道歉。这件事沉重地打击了孩子,即使过了很多年,依旧为此痛苦。其实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沟通中,父母有很多机会正确的引导孩子。 有的时候,面对孩子的倾诉,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你让着他点,不要理他,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种引导不能算完全错误,但是会让孩子觉得我跟你寻求帮助,但你让我去跟困难妥协,所以如果没有办法正确引导孩子时,孩子也会拒绝跟你沟通和分享他的问题。 我们在引导的时候应该是积极的,让孩子去处理,而不是去逃避退让或者讨好,然后引导孩子正向的去解决问题。

4、帮助孩子,成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沟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理解,再引导,避免孩子讨好和退让。那如果问题没有解决,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会支持你,帮助你,或者询问孩子能为你做什么? 其实就算是青春期的孩子,看似是长大了,但是在面对很多压力和困难上,人际和学习问题,依旧不能很好地处理。父母除了引导,也可以提供切实的帮助。家长也要避免一些固化的想法,比如:这是孩子之间的事情,大人插手不太好。孩子嘛,能欺负到什么程度。这些想法很可能让我们忽略孩子学校生活的重要环节,包括暴力。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家长应该主动去帮助孩子,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无助。 如果孩子在最无助的时候,你没能提供切实的帮助,那么你就很难再去跟孩子沟通了。



二、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ppt


孩子其实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不论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对孩子的严格的管教父母都应该谨慎。
尤其是要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第一点必须要保证自己的角色有时候自己可以不是一个长辈而是孩子的朋友,以朋友的方式去和孩子探讨他所产生的问题,以朋友的方式面临或者是自己想象一下孩子的想法,也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
第二点在孩子调皮的时候也应该严格的管教他这个时候就应该恢复到父母的角色,并且要通过事情或者是问题的严重性让孩子接受一定的惩罚。
第三点最好和孩子建立一些比较亲近的关系比如说多和孩子去一些亲子活动,能够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信任并且没有任何防备。
第四点在小孩子的一些人际关系里面也要自己多加的摸索看下他的朋友和他的同学都是一些什么类型的孩子,有时候为了孩子在自己的监护下快乐成长也可以学习孟母三迁。
第五点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开始的老师也是孩子这一辈子影响最深远的老师,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样的话才能够让孩子效仿或者学习也能够和孩子有效沟通。
如果要把这些内容做成PPT的话也是非常的方便的,可以制作简单的PPT再插入一些图片尤其是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一些亲子图片,对图片的播放加一些特效就是一个完美的PPT,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下载一些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播放。


三、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ppt


一、给予学生最真诚的爱,尊重并接纳学生
宋代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一种教育力量,学生只有感到被信任,才愿意去接纳老师。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和接纳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度就有多高。接纳和尊重是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但是,他在老师的眼里仍是一个有潜力和有价值的人。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事实上,许多学生在他们成长以后,常常会说是老师起初对他们无条件的接纳,才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改变自己的力量和动力。他们是在这种正面心态下才有真正的进步的。其实,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面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信任你,那么对面山谷的回音也会是我尊重你,我信任你。
二、巧妙运用语言艺术
幽默的语言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者,喜欢听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们就感到快乐,喜欢与幽默的老师交谈。在向学生表达一些否定性的意见时使用委婉的技巧,就会使学生更容易愉快地接受。除了幽默的语言外,还可以用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含蓄手段;或者有意识地适当保持沉默,用不同的眼神传递信息,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运用发自内心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沟通
有个叫皮格马利翁的人,他精心雕刻了一座女神像,他被自己雕刻的女神像迷住了,整天对着她膜拜,最后女神像被他的虔诚打动,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少女。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它传递给我们的教育信息就是以欣赏者的眼光对待学生,产生积极的效应。学生受到挫折时,投以鼓励的目光;学生取得好成绩时,送去赞赏的笑容。对于后进生,则给予更多的亲切和友善的表扬,给予关怀的目光。
四、及时的表情与适当的批评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但是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这会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而是一种惯用的手段。教师的表扬要公平、公正,不能因个人的心情,不同的学生而受影响。表扬是一种积极的强化,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勇气、责任感和荣誉。也许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声鼓励都会改变学生的一时,甚至是一生。赏识教育家周弘说得好: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糟。
批评重要,但批评的方式更重要。批评应重在未来的改进,而不是追究过去的错误。当学生犯错误时,有些老师一味地训斥、责怪,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厌恶感。教师在批评时,可用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错误的地方,用暗示的话语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从侧面敲击一下,但不太伤害他们的面子。
五、课余时间多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师在课余时间找机会与学生交流,并参与他们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到老师容易亲近,从而赢得学生的好感。有些老师上课的时候表情严肃认真,课后也经常难见笑容,学生觉得这老师真可怕,不敢接近,更不用说沟通。每一位老师,既要能当严父又要能当慈母。在学习之余,与学生谈谈生活上的事,谈谈他们的爱好,谈谈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成长,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他们的感受。老师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工作,对于他们的发问、好奇,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给予回答。
六、以文传情,拉近距离
教师还有一个与学生沟通的方法,那就是用文字进行交流。我曾经与班上的学生交换日记,日记里的每一篇事情都让我得以了解学生的心情,以及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诚挚的文字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促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希望老师多看自己一眼,有些甚至以闹事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作为教师,我们要求自己能够触觉敏锐,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没有成见,都能一视同仁,尽量对所有学生接纳的程度都一样,心目中绝无宠儿。
事实上,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难以尽善尽美,只要我们尽自己最大可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