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张PPT,都是能否获得客户认同、下次再继续合作的关键;谨慎撰写PPT,将能建立客户对你的信任,进而达到充分沟通的效果。

管理顾问经常有机会向企业客户汇报,除了现场的口语表达之外,他们会从撰写投PPT(slide writing)和安排故事线(storylining)开始,就谨慎思考与规划。其中,「撰写PPT」指的是每一张PPT都能达到最佳化;「安排故事线」则是根据听众的特质,安排说故事的方法,也就是为每一张PPT,安排最适当的顺序。如果一张投影片是一张扑克牌,故事线就是一副扑克牌,想好出牌的顺序,才能致胜。

BCG要求每一张PPT都必须符合3个原则(SIP):简洁(simple)、富有洞察(insightful)与金字塔结构(pyramidal)。

S:单纯简洁、力求易懂

精简,有助于聚焦在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上。BCG强调,一张PPT传递一则讯息,不让重点被过多讯息掩盖掉。请注意,不是「一图表,一讯息」,因为一张投影片可能有多个图表,整合起来呈现一则讯息。

如果图表很多,最好能选择和主要讯息容易联想在一起的图表,并且以直觉就能懂的形式绘制,避免过于花俏,本末倒置。我们内部有个说法,困惑会带来愤怒。如果客户看了很久还是弄不懂,很可能会当场生气,不可不慎。

通常,在看做的PPT时,会以「5秒钟是否能看懂」(5 second rule)为检验标准,因为一张PPT要让人5秒钟就能看懂,务必要简洁。前3秒钟看主要讯息(即PPT标题),另外2秒钟看下方的文字与图表是否支持主要讯息。平常撰写PPT时,可以请同事帮忙看个5秒,就把PPT关掉或遮起来,问对方,「你觉得这张PPT在说什么?」如果对方答不上来,就表示你PPT没做好。

由于PPT标题就是主要讯息,所以省略赘字,只要一行即可。在英文汇报中,通常会在标题省去be动词,以company B losing share代替Company B is losing share(省略is),用字更为简洁,对方依然看得懂。

I:提出客户不知道、没发现的观点

PPT或图表标题,不能只是描述,更要能提出洞察(insight),点出客户(观众)不知道、且有针对性的观察或主张(Insight=something client doesn't know + specific to client)。说到底,洞察就是谈对方不懂的,而不是告诉对方已经知道的事情。

举例来说,「A公司过去一年以10%的速度成长」这样的PPT或图表标题,很容易就让客户产生「所以呢?」(so what?)的疑问,价值不高。反过来说,每一个标题都要有「so what?」才有价值。以上例而言,10%的成长到底是太快或太慢?对客户的意义在哪里?应该仔细吟味后,将启示放入主标题。

P:符合逻辑、前呼后应

从单张PPT结构来看,上方是投影片标题,也就是论点(argument),下方是支持上方论点的事实或图表。

以方向来看,由上往下可以解释原因(why so?),由下往上可以导出结果(so what?)。每张PPT都必须避免矛盾,每一层都要支持上一层、下一张必须佐证上一张。事实或图表如果无法支持标题或论点,就会出现矛盾。像是论点主张降价,所有支持的事实都必须呼应降价,绝对不能突然冒出支持涨价的证据。

做完每一张PPT之后,可以用以下的几个问题,自我检验是否符合SIP原则:内容是否太复杂?图表是否让人难以了解?标题是否只有描述、没有讯息?是否只罗列事实、没有洞察?前后PPT的讯息是否重复?论点是否缺乏事实佐证或前后矛盾?逻辑是否薄弱?

如果你的汇报的对象是时间宝贵的最高主管,你还需要另外撰写只讲重点的「结论PPT」(executive summary),通常放在汇报最前面,大约1~2页即可,效果就像是「电梯测验」(elevator test,利用搭乘电梯短短数十秒向关键人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