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书酱:头条签约作者,一年共读100本书。如果你没时间自己读书,点击右上角关注!
这是一个容易焦虑的时代。很多人破解焦虑的方法,就是不断地摄取信息。
小C想要提升自己,立志一年读100本书。
为了完成每天20页的任务,她非常努力,有时候甚至熬夜也要坚持打卡。
看到她的书单,我问她其中的一本,“这本书怎么样?讲什么的?”她却有点支支吾吾。虽然读得多、读得快,但忘记的速度,也是相当惊人。
怎样才能把读过的内容,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这方面,有一个人是专家。
大学期间,他曾经通过读3本有关公共关系的书,做了一个系列ppt,并且去企业讲解,赚取了5000元。后来,他把这种阅读方式变成了自己的谋生技能,一边读好书,一边持续赚了20多年的钱。
现在,他讲的书吸引了15亿次收听,有2000多万的会员订购他的解读。
他就是中国最有名的讲书人樊登老师。在《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中,他指出,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聪明地抓取书本中的核心内容。这样做,不仅能为自己节省时间,还会拥有知识变的能力,让自己越来越值钱。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学了很多,读了很多,但在自己的生活中,却难以应用呢?
在樊登看来,这是因为掉入了“打卡”式学习的圈套。
这种学习方式,就好像是跟团去观光,遇到知识点了,画线打卡,就像游客拍照留念一样。这样不走心的浏览方式,让我们很难真正有所收获。
更好的学习方式,是让自己完全地沉浸其中,进入心流状态。阅读过程中,不断对书中的知识进行发问的总结,而且还有意识地去组织找答案。
作者写这本书的意义在哪?书的架构是怎样的?有什么核心观点?举了哪些例子?作者得出的这个结论,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能怎么用?
如果能一边读一边总结出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么这本书才算是没有白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归纳能力、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顺利地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技能 。
怎样像樊登老师一样读透一本书,甚至能把它讲出来、写出来呢?可以分为以下这三步:
第一步:一边阅读,一边留心这几点:
一本书,几十万字,其中的废话、秒懂不在少数。阅读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像背古诗一样,把每个知识点都记住。
因此,拥有把握重点的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潇洒一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尽量保持阅读时的流畅性和快感。
但同时,也要留意那些真正一些有价值的文字,通常来说,它们逃不出这五类:
1、清晰界定的概念。这些概念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圈出来。
2、你感觉问题很严重的时候,记住他。很严重,意味着对你和他人有意义,圈出来,可以做为提升阅读兴趣的突破口。
3、当你感觉某个解释很出乎你的意外时。意外意味着知识增量,也意味着作者为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4、当你感受到心灵冲击时。同样的内容,有人觉得是鸡汤,有人觉得受益匪浅,原因就在于,能够触动每个人心灵的东西是不同的。
5、书中的奇闻逸事。圈出来,可以用于输出时增加趣味,也可以做为段子分享别别人。
这样一本书读下来,你就轻松地圈出了对你而言最深刻、最有用的知识和素材了。
第二步:总结时,要有“大局观”:
终于看完一本书,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先别得意,如果你的阅读止于此步,那么很可能会收获甚微。
接下来才是更重要的:做一份属于你自己的总结。
做总结,是不是一定很麻烦、很累?确实,它需要你动脑子,还需要花费时间、占用精力,但是完成了这个过程,你会觉得很有收获、很充实,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
樊登老师说,读完一本书,他是这样做总结的:
把自己封闭在书房里,手机扔到其他房间,并开始想:
拿到一本书以后,要一步步地分析:
1)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它的使命是什么?
2)它是怎么论证这个使命的?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假设?怎么验证这个假设?推理的过程是什么?
3)用了什么证据支撑和论述?
4)最后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5)这个结论对每个人有什么意义?
这些问题的答案,组成了一本书的架构。
这样思考下来,就形成了对一本书的大局观。大局观可以帮助我们,把书中散落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一份有“结构”的精华。这样,我们就不会像盲人摸象一样,只得到局部、片面的东西,也不会轻易地忘记了。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巩固这个结构。
准备纸和笔,把书的主题写在在正中间,然后画出7-10个分支。
如果有比较琐碎的知识点,可以单独在纸边记录。
根据书本的章节结构进行划分,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这些内容进行重新解构。
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分支。
第三步:输出时,要给读者建坡道:
理查德·费曼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
费曼有一种特殊功能,他能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观点表述出来。这使得他成为一位硕果累累的教育家。
费曼也因此被称为“老师的老师”。
他总结出的“费曼技巧”,号称终极学习诀窍,包括四个核心步骤。
1、选择一个概念
2、讲授这个概念
设想,你面对这个领域的菜鸟,甚至面对十岁的孩童,试图解释清楚这个概念,并让对方完全听懂。这一方面加深你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找到不明白的节点或卡点。
3、查漏补缺
当你无法解释的时候,重新回头找答案。结果要求,你能够把这个概念重新流利地解释出来。
4、简化语言和尝试类比
假若是一个学术化或抽象化的词语,尝试用简洁词语来解释。要么,用别的东西来类比它。
这种全世界最高明的学习方法的核心,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记录或讲述你要学习的概念。
为什么阅读后要做输出?因为它是应用费曼学习法,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
根据樊登老师总结,他拆书、讲书、做输出的步骤是这样的:
1、讲书最重要的步骤,是在开头部分构建坡道。
什么叫坡道?想象一下,假设在你面前出现了一条上坡路,走上去挺费劲,你也不是非走不可。这时候,要是坡道上出现了一个让你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说一位美人的倩影,一棵看起来挂着金苹果的树,一群围在哪里好像在争论什么的人……你是不是就会走上这条坡道一探究竟?
一个好故事、一个好理由,都可以成为这条坡道上让你想一探究竟的东西。
比如,樊登在讲《掌控谈话》这本书时,开场就举了一个例子:
一名FBI谈判专家,他几乎每天都要处理一起绑架案,突如其来的电话开头可能是这样的:“你儿子在我们手上,给我们以百万,否则他就死定了。”这时候,要是你不能掌控谈话,而是选择妥协,你能想象结果会变成怎样吗?
这段话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让大家愿意听下去。
构建坡道,就是在1分钟内讲完一个故事或场景,让其他人有兴趣听接下来的话。
构建坡道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听众重视这本书,觉得这本书有意义。或是觉得意外,耳目一新。
2、坡道讲完后,接着论述背景,再接下来进入正文的阐释部分。
在详述正文时,要对每一个部分都要给予充分的论证,给出实验数据、案例、故事,明确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也是用自己的语言使它通俗化以便于大家理解的过程,它的本质就是费曼学习法。
优秀的作者能够感受到别人的知识盲区,预判到别人可能听不懂的部分,然后用一种降维的方法讲给别人听,使其明白。
最后,在结尾时要总结,最好还能有点诗意。这就是组织整个讲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调整好心态,不要费力地去取悦听众,而是要有平常心。一本书只要值得讲,知识本身就足够支撑起来了。只要听众听到这个,就会喜欢。
运用樊登老师的阅读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高效地读薄一本书,掌握其精华所在,并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一本本好书,能试图帮你从痛苦的、复杂的、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当中,探索出一条好的路径,让你能够看到希望,看到解决的方向。
“重拾书本,就是重新接受教育。这所学校最慈悲、最平等、最廉价。不需要学区房,不需要找关系,更不需要一对一的天价课时费。”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职场人,头条签约作者。
我坚信“脑内千山万水,不如脚下一步,哪怕是跌出去的一步。”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难题,而是想象。
通过阅读、理解和尝试,能够帮助我们走出人生的重重迷雾。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或者帮我转发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