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录制:
视频加载中...时常听人说:“总经理干总监的活,总监干经理的活,经理干员工的活,员工干什么呢?在探讨公司的发展与未来。”
何意?
企业常常存在一种现象,叫“角色错位”,非常严重。
一般情况下,我们将企业人分为五个角色:1)执行者;2)管理者;3)经营者;4)领导者;5)布道者。
一一来解释一下:
一、执行者:
这个最好理解,就是执行上级指令,听话照做的人。我们一般认为执行者对应的就是普通员工,那么请问:老板是否是执行者?
我曾经在很多次的课程现场问过这个问题,很多人回答“不是”。
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稻盛和夫有一次公司的车来接他上班,正好在路上遇见了自己的太太,并且顺路,于是有意用车送一送自己的太太,结果被太太拒绝了。
他的夫人认为,车是公司的,而自己却是私人的,不可以公车私用。稻盛和夫作为公司负责人,更应该身体力行,成为公司的表率。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公司负责人是公司的第一执行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老板是破坏财务规则的人,高管则是破坏管理规则的人,讲的就是公司的领导人员不执行的事情。
员工其实并不关心你说了什么,他更关心你是如何做的,虽然他们只是一个员工,但他们更愿意“模仿”自己的领导。
二、管理者:
何为“管理”?其实这两个字的含义非常宽泛。我们一般认为,公司的干部,以及带团队的人员,都可以称为管理者。
在中国的众多民营企业中,很多的管理者是不胜任的,所起的作用基本上是上传下达,以及监督员工执行与努力工作。
甚至有部分管理者充当老好人,不敢管理,一旦得罪人的事情,就推托给老板,说是老板决定的,其实就是出卖老板。
而优秀的管理者,是帮助老板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管理者则是问题一大堆,但最终都会推给老板,请老板来决策,从而导致了老板如救火队长一般。
所以,中小民营企业的所谓管理者,不如称之为“高级执行者”,或者“管理中间人”,更为合适。
三、经营者:
经营与管理的区别,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在这不再重复。
在企业当中,可以做一个测试,来观察本企业中有多少人属于经营者的角色。一般可以问两个问题:
1)请问你是否非常清楚公司的规划与经营目标?
2)请问你是否清楚公司以及本部门的盈亏平衡点?
我曾经在课程现场多次问过这个问题,竟然多数人回答不出来。企业最最核心的两个内容:一是目标达成,二是是否挣钱。而作为一个企业干部,竟然回答不出来,谈何企业经营?
经营者最关心的两个内容就是:1)公司战略规划、目标如何实现?2)如何帮助公司挣钱?
我们的中小民企最缺少的往往不是管理者,而是经营者。
四、领导者:
在中国,我们一般把比自己级别高的人称之为“领导”,但领导者的概念却比较领导这个词更严谨。
何谓“领导者”?是指可以决定公司发展与未来的核心干部群体,一般指高管及以上级别的公司干部。
作为领导者应该具备几个品质:
1)独当一面的能力;
2)有一定的个人魅力,有一定的追随者。
一个公司,其实领导者不宜过多,因为领导者是绝对的精英,不可能有太多,如果真的有太多,也有可能会形成内耗。
五、布道者:
何谓“布道者”?也就是企业的灵魂人物,如马云,说任何一句话都有人信,有人追随,有人卖命。再如稻盛和夫,打造几个商业帝国,学徒也是遍布世界。
放到现实社会中,如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典型的布道者,普渡众生。再如我们的领袖毛泽东,解救众生。
所以,在企业当中,布道者只能有一个人。布道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意识形态,如果企业有两个以上布道者,则一定会出现混乱。
也就是企业的灵魂人物,只能有一个。
综上,一般情况下,企业人的角色分配大致为:
1、布道者,一般为公司董事长;
2、领导者,一般包括董事长及核心管理层(3-8人为适宜);
3、经营者最为特别,干部一般应该成为经营者,如果实行阿米巴经营,则应该鼓励全员成为经营者;
4、管理者,一般包括全体干部、带团队的负责人;
5、执行者,公司全体人员都应该是执行者。
(本文结束,下期预告:《阿米巴经营小案例》)
如果您觉得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并关注作者,并欢迎留言公众号“黄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