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让你的产品、文章、观点等能被别人牢牢记住吗?那你就需要让它们变得独一无二、极具黏性。

所谓”黏性“,是指你的创意与观点能让人听懂,能被人记住,并形成持久的影响。为了让别人记住自己的观点,多数人的做法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关于这个方法,在《让创意更有黏性》一书的作者说到“世上可没有哪个都市传说需要重复10遍才能被人们记住。”在研究了数百条具有黏性的创意之后,作者总结出了六项原则: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和故事

想让别人记住你的观点,你必须先搞清楚一个问题:你真正想要传达的是什么?我们要剥去一层层外壳,剔除无关元素,直击本质,找到核心观点,即“简单”。

观点越精炼,越容易让别人印象深刻。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做过一个演讲,他先讲了自己从大学辍学到创立苹果公司过程中经历的三个故事。在演讲的结尾,他用一句简单却却极具力量的话概括了他的整个演讲:

很多看过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上演讲的人,都对他最后那句话记忆深刻,它成为了乔布斯演讲的经典佳句。

简单原则追求的是简练精确和轻重有序,作者在书中将“简单”定义为“核心+精炼”,信息的简化既要寻找核心,同时要尽量精炼。

第一步,找到核心

只有找到核心,之后的所有努力才有价值。在书中作者举了西南航空的例子,西南航空在美国30多年来长期保持着盈利状态,其成功最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始终如一地坚持降低成本。“全球票价最低的航空公司”就是它的“指挥官意图”,它的核心。因为这个意图,全公司上下都可以以此为最高原则行事,效率高而服务好。

表达过于冗长曾让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经受过一次沉痛的教训。该公司曾经为一家重要的大客户做咨询。咨询结束的时候,项目负责人在电梯间遇到了对方的董事长,董事长问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结果呢?”由于该负责人没有任何准备,也无法从30层到1层的30秒内把事情说清楚,最终失去了这一重要客户。从此,麦肯锡要求公司员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凡事要直奔主题、直奔结果。

在编写新闻报道、PPT简报、电子邮件和日常表达的时候,一旦找到了核心, 就要把这个最重要的核心信息放在最前面,其他信息则按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呈现,此为“倒金字塔”结构。

比如一位银行职员这样给客户打电话:“林总,我行近期推出一项全新的业务,行里也花很大的精力推这项业务。它有多种签收兑付形式可选,有见票即付、定日付款等形式,而且它的单笔金额也可以高达1个亿,另外,操作上只需登录网银即可,也省去了您跑到网点办理业务的麻烦。哦,对了,这个业务叫电子银行汇票业务。”是不是让人听得一头雾水,我们用“倒金字塔”结构重新整理一下:

找到核心,剔除无关要素同样适用于产品设计。美国专门从事跟踪IT项目成功或失败的权威机构Standish Group在2002年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称64%的软件功能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想想家里的布满按钮的电视机遥控器,数一数有多少个按钮我们从来都没有碰过。

核心就是最能打动用户的东西,只要找到它,删什么,留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第二步,进行精炼

观点若能精炼,便有助于人们理解并且记住核心信息,因为人一次能学会和记住的东西实在有限。

DDB公司在英国为大众设计广告词,将原本冗长复杂的广告语:“我们的BlueMotion系列汽车集轻型的材质、增强的空气动力、节能的引擎以及耐磨的轮胎于一身,节油减税,为你省钱。”精炼成下面这一句:

想法光有精炼并没有太多价值,精炼还得有深度才会有意义。那么,要让有深度的想法变得精炼,就需要唤起听众脑中已有的记忆,运用对方已知的知识解释新知识,也就是用类比,专业的说法叫“基模"。

当你要解释什么是“西柚”时,你要怎么说呢?是从它的产地、颜色、植物属性等分类的第一个解释进行介绍,还是解释二。 显然解释二更简单,更形象,因为我们用到了“柚子”进行类比,我们每个人都见过柚子,柚子的概念就是你已有的基模,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些形容,更容易使人理解并记住。

类比最大的作用就是使抽象的表达在听众脑中产生形象的认知和记忆。

乔布斯在介绍Ipod的时候,他没有说这款播放器的内存有多少G这种专业的术语,而是说这款音乐播放器可以"把1000首歌装进你的口袋。"瞬间让听众秒懂,觉得物超所值。


在美剧《傲骨之战 第一季》中弹道专家库尔特有一场主题为《弹道学中的三维技术运用》的演讲,最初他的演讲开场白是:“使用这项技术可以把弹壳放大到两微米级别”。戴安跟他建议这样描述太专业了,听众会听不懂的。在正式的开场中,库尔特就使用了类别的方法重新修改了他的演讲开场:“取下一根头发,在想象中把它劈开,不只一两次,而是分五十次,这五十分之一的头发就是两微米……

许多简单而又黏性的观点正是类比的化身,用简单易懂的东西替换复杂的东西。

先“找到核心”,再用“精炼观点”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功夫绝对花的物超所值,也会带来永恒持久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