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进阶课堂 · 案例析 持续推送!在工作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具体的问题,有许多问题具有典型代表性。进阶君把这些案例提炼出来,通过清晰明了的分析思路和操作步骤,试图给小伙伴们带来启发和思考,更好地解决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不再做不停加班的表哥,表姐。欢迎各位小伙伴转发、点赞、讨论,更欢迎私信获取练习素材,刻意练习才能学有收获。

这是 EXCEL进阶课堂 · 案例析 的第3篇教程。


案例引入

小美是某知名空调品牌售后服务站点的行政人员。她的工作职责当中,有一项是计算多名维修员的每月工作时长,然后以此为依据来计算他们的津贴。

因为涉及到维修员工的切身利益,小美每次完成这个工作时都异常小心,可是往往一周工作下来,还是经常出错,使得维修员工和老板对她的意见都很大,小美内心非常崩溃,于是私信给进阶君求助。


案例分析

分析案例要求,进阶君得到如下信息,整理如下:

根据这些信息,进阶君准备将数据按两个区域来组织:

其一:数据记录区,记录维修人员的姓名、工作日期、工作时段,计算出每日工作时长;

其二:数据统计区,根据数据记录区的信息,统计出每名维修员工每月的工作总时长,计算出月工作津贴。


案例解决

第一步:构建数据记录区。

(一)形成数据区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构建数据录入的逻辑结构

在实际工作当中,数据录入不应该全部都是手动录入,否则的话工作效率非常低,于是非常有必要构建数据录入的逻辑结构。

分析上图中的各列之间的逻辑关系,进阶君准备形成这样的数据录入的逻辑结构。

同时还应该有一个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记录会越来越多, 我们必须考虑到公式、数据有效性的可拓展性,否则后期的修改工作量会非常大。

(三)实现表格区域的自动拓展性

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将一般的 数据区域 变成 格式化表格 的方式来表达,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各列的最终数据区域会随着数据录入的变化而自动变化,简化了公式的应用。

操作如下动图所示:

(四)实现数据录入的逻辑结构

1.维修人员 变为可选项

要实现这个要求,需要动用数据有效性中的序列来实现。

操作如下动图所示:

2.序号列数据添加

进阶君的基本思路是:维修人员列有数据时,序号列数据自动添加,添加内容为当前的单元格行号-1(为什这样?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如何实现呢?用一个公式即可搞定。

上图中,我们只是对一个单元格(A2)做了这个公式,但是由于整个区域是格式化的表格,所以A列其它单元格会自动获取一样的公式。

操作如下动图所示:

3.维修日期列数据添加

进阶君的基本思路是:维修人员列有数据时,维修日期列数据自动添加,添加内容为当前的日期(电脑系统当前的日期)。当然,数据录入人员可以手动修改日期。

需要注意:这一列的单元格格式应该设定为日期型。

如何实现呢?用一个公式即可搞定。

操作如下动图所示:

4.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列设定

这两列的数据由录入员手动录入,设定其单元格格式为时间型即可。

5.计算维修时长列值

维修时长=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单位为分钟。

如何实现呢?进阶君已经在上一篇教程中进行了探讨。链接地址如下:

操作如下动图所示:

6.添加所属月份的辅助列

为了减低统计时的难度,进阶君在此基础中,添加 所属月份 的辅助列。

数据获取的方式用公式从维修日期当中自动提取。

第二步:构建数据统计区

(一)形成统计区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维修员工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将其直接填充到统计表中。

(二)构建数据统计的逻辑结构

第一:选择统计月份

第二:确定津贴标准,在案例当中表示每分钟津贴费用

第三:自动统计维修总时长和津贴

(三)实现数据统计区的逻辑结构

1.运用数据有效性,实现统计月份的选择

2.自动计算维修总时长

维修总时长,应该是每个人,每个月份的维修时长进行求和。即求和需要考虑到两个条件:一是哪个人,二是哪个月。自然的,我们想到用多条件求和函数sumifs来实现。

3.自动计算津贴

津贴计算的方法很简单:维修总时长×津贴标准

以上操作动图所示:


拓展思考

前面讨论这个案例时,进阶君用函数的方式实现了数据统计,其实完全可以用数据透视表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统计,相对于函数而言,它更简单更灵活。各位小伙伴可以去试一试。


到此,我们将这个案例全部解决完毕。不知道小伙伴们get√吗?如果大家还有更好地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留言区里面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