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
“不写,就无法思考”《卡片笔记写作法》
为什么要写作?
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作者说了这么一段话:
“在学术界,没有所谓的私密知识。有了想法只有自己知道,就等于没想法,而无法重视的论据也根本算不上论据。如果想把一个研究成功公之于众,就需要把它写出来,供人们阅读,以此传播下去,否则这个成果没有任何意义。”
有的想法没有说出来,只有自己知道,相当于没想法。这就是写作、分享的重要意义所在。
为什么说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呢?
写作与学习或研究密不可分,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当我们开始学习或研究(输入)时,我们就开始“写作”了。这就意味着,虽然写作是最重要的事,但它并不会减少输入的时间。
我以前一直将写作视为一个独立的项目,也会认为如果我想写一篇文章,势必会减少阅读、学习的时间。自从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我错了。
当我们带着“写作思维”进行阅读、学习等输入工作时,也同时启动了写作的工作流程。输出一篇文章,是写作工作流程中的最后步骤。
【卢曼和他的卡片盒笔记法】
在介绍卢曼卡片盒笔记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卢曼其人。
尼克拉斯·卢曼
尼克拉斯·卢曼,是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普通酿酒师的儿子,上过法学院,却因为不喜欢为多个客户工作,最后选择了做一名公务员。在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之余,就潜心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阅读,而后思考,并记录自己的想法。
曾经的卢曼也像大多数人那样记笔记,或是在文本的空白处写评论,或是按主题整理笔记,但一段时间后,他就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笔记没有任何意义。
随后,他就改变了写笔记的方式,将笔记写在卡片上,然后专门设计了一套巧妙的编号系统,来实现卡片笔记之间的知识连接。
凭借自创的卡片盒写作法,卢曼这一生积累有 90000 个知识卡片,30年写了58本书,还有其他大量出版物,成为20世纪德国重要的社会学家。
《卡片笔记写作法》书中给出了培养了写作思维的最佳境界:
“那些已经通过写作培养了思维的人,则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当下感兴趣的事情上,只要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就能积累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会集中在他们经常回顾的问题上,从而不会太过偏离自己的兴趣。”
【我的兵器库】
我们最原始的笔记,或者是知识管理,是小时候语文老师让我们做的“名人名言摘抄”“优美词句摘抄”。我还记得小时候那种很有年代感的软皮小笔记本,刚百度了一下,很是怀旧。这些摘抄还是有用的,一般“记暑假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的老师”“我的妈妈”之类的都能用上。
上班这么多年,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摸索出来,有几个好用的软件分享给大家:
1. 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flomo浮墨笔记,有手机端、微信公众号、网页版、电脑版。几个版本云同步,随时切换,记录随时闪现的火花,表达力很强的金句,或者偶遇的有瞬间认知突破的想法。虽是散乱记录,都是有标签,日积月累,也有成簇的想法。
2.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之前用office,直到遇到WPS,手机端和网页端。需要永久留存,时时拿出来深度阅读的笔记。WPS有强大的云文档功能,不怕丢,不怕没保存,会员功能更强大。
3.项目笔记(Project Notes):我一直推荐的“幕布”,手机端和电脑端。用过很多思维导图,但就我工作性质来说,文字的阐述比概念重要,结构比逻辑重要。其实如果只选择一个软件做知识管理,那我还是舍弃其他的,只留“幕布”。可以随时录入,像是你的外挂,帮你整理逻辑、优化结构、完善内容。
不知道我讲清楚没。总之,拿着笔阅读,把思想的发展过程落实到纸上,并且多做笔记,进一步发展思路,看看事情的发展方向……跟着自己的兴趣走,一直选择有望获得最深刻见解的那条路……不要从明天开始,就从今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