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出现,重塑了各行各业,在带来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机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线办公行业,由于疫情初期,交通,办公等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陷入了停滞,人类彼此被隔绝,各自呆在自己的家里。所有的沟通和交流,被迫转移到线上。在线办公这个领域被提前引爆。除了具有先发优势的钉钉,企业微信之外,飞书,WeLink,金山文档,石墨文档,百度如流等互联网的主要玩家全部挤进这一领域。在线办公,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阿里的钉钉凭着先发优势,在这次疫情中,猛攻政府,学校和医院等行业领域,用户规模迅猛突进,其领先优势目前不可撼动。企业微信凭借微信这一神兵利器的导流,也快速推进,用户规模紧跟阿里钉钉之后。在这种局面下,作为后来者,且被字节跳动寄予厚望的飞书,该如何破局呢?
虽然钉钉和企业微信目前领先,但是也存在很大的不足。腾讯拥有微信和QQ两个社交利器,带来巨大的用户规模。在办公领域有企业微信,腾讯文档,腾讯会议,QQ邮箱,Foxmail,微云,TIM等。这几款产品每个都有巨大的用户数。但是各个产品却分属不同的部门,产品之间没有打通,彼此是隔绝的,没有统一的界面和逻辑。每个产品都很强大,确没有发挥集体作战的能力。像战舰,确没有形成航母作战群。阿里最新的云钉一体化战略,正朝着将钉钉打造为操作系统的方向努力。具体效果如何,要看长期的应用。阿里也同时发展多款办公工具,主要有钉钉,语雀,Timbition等。彼此之间也没有完全打通,仍然是各自为战。
飞书与其在To B领域同钉钉和企业微信硬碰硬的竞争,还不如另辟蹊径,开辟第二战场,实施以飞书这个综合在线协作平台为中心,同时发展飞书会议,飞书文档,飞书日历,飞书便签,飞书云盘等面向C端个人用户的独立应用,即“飞书+”战略。飞书重点瞄准企业用户,飞书文档等独立应用面向C端个人用户,扩大飞书的使用范围和场景,培育用户规模。以C端驱动B端,将C端个人用户向B端企业用户引流和转化,完成生态的闭环。以统一的飞书产品矩阵生态对抗阿里钉钉和企业微信。
在通过飞书产品矩阵与阿里钉钉和腾讯企业微信进行正面竞争的同时,飞书应该同时将飞书独立应用(比如便签,文档,日历等),嵌入到当今市场的主流协同工具平台,比如钉钉,企业微信,Lark,Zoom等,即“木马计”策略。既然飞书在同钉钉,企业微信竞争处于弱势,那么将其核心功能分解一个个的独立功能模块,打入竞争对手内部,打通与平台主体(钉钉,企业微信)的隔阂。让企业微信和钉钉的用户,都能使用到飞书应用,然后将其引流到飞书。实施这个策略并不容易,这需要飞书的便签,日历,文档,扫描,存储等独立APP,必须是精品应用,如果是普普通通的,那么就没有任何作用,比如金山日历,邮箱,便签等,曾经也独立,现在又综合在WPS里,没有产生一点作用。相反看看谷歌日历,谷歌邮箱,谷歌文档,谷歌便签,随便一个产品都是数亿以及10亿以上的。10亿以上的便签和日历工具还叫小工具么。此时的体量已经有一定的战略价值了。
在线协作大有可为,他必将是未来办公的主流形式,随着5G和云计算的发展,在线办公也将会取代本地办公。同时,他也预示着未来的竞争也必将激烈。以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为代表的综合在线协作平台和以石墨文档、坚果云、金山文档为代表的垂直在线办公工具,到底哪种会最终取胜。在我看来,市场是多元的,不同用户的需求千差万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肯定会多种工具同时存在。飞书在未来的竞争中,也必须针对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开发出合适的产品,才能最终破局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