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看了很多书,可好像都没有记住什么内容;学了很多东西,好像也不会应用到生活中。
这是为什么呢?在赵莎老师所著的《高效学习法》中,明确指出这是因为你没有掌握一个高颜值记笔记的方法,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高效学习法》
只有当你把看过的书、学过的知识都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才能被我们更好地利用。
赵莎老师在自己学习过程中,将知识可视化,用图片形式让知识更成体系,成立了“图言卡语”品牌,成为笔记侠知识卡片的推广者。
我们都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步骤。
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学笔记写得特别好,每一个学科,都会记下满满几大本笔记,可是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呢?
那是因为有些同学笔记抄过之后,就好像完成了任务,任它安安静静躺在那里,很少再去翻阅,也就不会在脑海里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而且传统条目式笔记,复习时让人一眼看过去密密麻麻的,找不到重点,花了很多时间去背记,效率却不高。
传统条目式笔记--《高效学习法》插图
作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发现纯文字的条目式笔记既不利于阅读,也不利于记忆。而手绘视觉笔记和手绘思维导图笔记,既有整体的思维结构,又有关键词处的图形化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也能加强自己对知识点的吸收。
一. 思维导图学习法
用思维导图做完笔记,你会发现这样读完一本书和之前读完一本书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以前读完一本书,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很少。而现在做完思维导图后,你就好像是在为一片森林绘制一张地图。森林里有哪些路,每条路之间怎么走,它们的特点是什么,都会在你的脑海里一一闪现。
1.思维导图发展的3个阶段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
学科思维导图;
新思维导图
东尼•博赞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是因为他在发明思维导图之前感受到了做文字笔记的困扰。
我们以前普通记笔记的方式,知识之间的关系和层次,不能够被直观的表达出来,而且线性笔记让人一眼看过去密密麻麻,也容易限制自己的思考。
东尼•博赞提出了思维导图的五个法则:
要启动发散思维,利用脑细胞自然联想过程;
线条要非线性,模仿的是我们神经元突触的功能;
要用不同颜色来刺激我们的大脑;
要有图像,大脑对图像的记忆力比非图像的高60000倍;
要一根线条一个词,有呼吸的空间,帮助大脑更好想象。
《高效学习法》插图--东尼•博赞思维导图
2002年,刘濯源老师提出了学科思维导图,它更注重学科本身的内在结构,各个知识点关系清晰明确的时候才可以连接。
《高效学习法》插图--刘濯源思维导图
2017年顺应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出现了将概念图、金字塔图、鱼骨图等与思维导图相融合的竖屏思维导图,这就是新思维导图。
《高效学习法》插图--新思维导图
2. 思维发散: 如何借助思维模型学习
思维发散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自由式发散,另一个是框架式发散。
自由式发散,就是面对一个问题,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发散性思考,每个内容不一定要有逻辑,只要你想到的都可以画到图纸上。
框架式发散,首先有一个合理的思维框架模型,你所思考的问题都要围绕这个框架进行。
3. 思维导图加复盘模型
复盘是围棋术语,指棋手在下完一盘棋后,会回顾自己整个下棋的过程,思考如果重新再来一次,每一步该如何走胜算才比较大。
复盘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好的成长方法,如果不会复盘总结,那么你也不会通过这次复盘获得具体的成长,很有可能下次做还是只能做成这样,无法进步。
一个好的复盘,该怎么做呢?
目标回顾:
回顾自己做这件事的目标、初心,以及你期望看到的结果。
评估结果:
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期望,对结果评估。可以把结果数量化,比如设定满分是十分,你觉得整体可以打多少分?
分析原因:
分析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关键原因是什么?解决方案是什么?
总结规律:
总结下一次如果再碰到同样的情况,会该怎么做?避免哪些错误不会再犯?
二. 知识卡片学习法
在使用思维导图记笔记的过程中,作者还发现了另一种记笔记的方式:知识卡片。
我们在看书的过程中,常常会找到一些共鸣点,比如一个金句或一个概念,而这些金句、概念、模型、方法都可以做成知识卡片。
1. 卡片式联想写作
作家钱钟书在作品《围城》中记载有这样一个片段。
李梅亭有一个箱子,里面是一只只小抽屉,抽屉里面是排列整齐的白卡片。这些卡片按照四角号码排列,分姓名、题目两种。梅亭说这些是他的随身法宝,哪怕中国书全烧完了,只要有这些卡片,他照样可以在中国文学系开课程。
钱钟书一生记了大量卡片式笔记,他的作品旁征博引,也有人说他的作品就是用卡片堆起来的。
2. 知识卡片制作方法
喜欢写字的人可以直接用便签纸,也可以购买卡片纸,这样记录比较便捷,随时记录的灵活度高,缺点是不利于保存,迭代和分享。
《高效学习法》--插图
现在大家都使用电子产品,那么我们可以利用PPT 、WPS、 keynote,或者电子手绘软件来制作知识卡片。
这样制作出来的卡片优点是呈现效果形象生动,缺点是你要学会熟练掌握这些工具。
当然,不管用什么工具制作知识卡片,卡片只是形式,核心是单元知识的逻辑结构化呈现,这就是将知识图解、结构化、图像化编码,以帮助我们记忆。
《高效学习法》插图--知识卡片库
结后语:
不论是应用思维导图还是知识卡片,都只是克服学习惰性的一种学习方法。学习首先要保证完成,才能再进行完善地处理。
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学习,其实有没有时间是相对的。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但是觉得没有时间,那只能说明你觉得这件事情不够重要,把自己的时间优先给了其他事情。
那么当别人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时候,你也可能会跟人家差距越来越大,并终将被淘汰。
Get一个适合自己的高颜值学习方法,来打败自己的学习惰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