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3日 星期三 大连 晴
创业者,因为形势发展,常常需要补上自己的短板,构建出一种新的能力。
这时候就需要放下自己擅长的领域 ,转型新的领域从零开始学习。
这意味着要敢于对自己进行否定。这当然是一个痛苦磨砺的过程。
但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更大的成长,让创业有好的结果。
这些天一直在读雷军创业史的几本书。
其中就写到雷军的几次放下熟悉的、擅长的领域,转型新领域的故事。
读一读雷军的这个故事,对于一个有志于创业的人很有启发的意义。
雷军的第一次转型是在1994年,25岁时成为金山北京公司的总经理,从一个程序员转为一个管理者。
金山和国际软件巨头微软从这个时候起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在过了几年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后,1995年,金山迎来了史上的第一场败绩。
为了迎战微软Office办公软件,金山公司的研发工程师花三年时间开发出了盘古组件,但发布后,半年时间只卖出去不到2000套,大大低于原先计划设想的20000套。
这个耗费金山200+万的盘古软件,不但没有给金山创造出效益,反而因为程序员的偏执和错误的市场判断,让金山离用户越来越远。
而这些仅仅是金山公司噩梦的开始。
随后金山公司因为1995年盗版软件的兴起,和1996年陷入微软公司的一个商业圈套。金山公司的WPS与微软的word在竞争中全面溃败。
金山公司因此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很多金山的程序员都出走了,团队中只剩下20多人,公司帐上也只剩下一两百万,后来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对于一个初创几年的公司,经营上的一招错误,往往会带来灭顶之灾,但这些错误,往往又是很难免的。
这就是为什么创业的成功率很低的原因。
后来,雷军是怎么找到破局之法的?请继续往下看。
盘古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卖不动?雷军作为研发负责人,他判断肯定是销售出了问题。
于是,他决定到一线亲自去卖货。
在北京中关村最大的一家软件店,雷军第一天站了8个小时,讲了8个小时,但一套软件都没卖出去。
第二天、第三天依然如此。
第四天,雷军干脆不卖货了。
他先着店里最好的销售学习。
第五天,他边学边练,也终于开胡卖出第一单。
随后,雷军的业绩越来越好,在第七天竟成为店里的销售冠军。
雷军站店不是为了卖出多少产品,而是想通过实地调查,找出产品卖不出去的原因。
事实上,他确实找到了。
那就是要做用户真正有需求的产品,而不是只是看起来高大上的产品。
那什么产品是用户真正有需求的呢?
1996年的时候,电脑刚刚普及。雷军在站店时,每天都有人来问有没有电脑入门软件。
雷军有些不理解,心想学电脑买本书不就可以了么。
但问的人多了以后,雷军突然开窍了。
他想,既然这么多人需要,那做一个就好了嘛。
事实上,这类软件与盘古相比,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雷军马上组织团队开发了一个软件,叫做《电脑入门》。
令人惊喜的是,这款软件一经推出就卖爆了,登上了畅销软件排行榜。
这个事实让雷军惊到了。也让他明白了盘古的问题就是“闭门造车”。
找到问题根源后,金山再做产品也变得简单,后面的金山词霸、金山毒霸等都很畅销。
雷军后来总结这件事时说,如果没有1996年的这次危机,他作为一个程序员,可能没有机会去补上站店卖货这么重要的一课。
而这次经历,不仅帮金山活了下来,也成为雷军整个职业生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就是雷军从一个程序员转型为管理者后的第一个比较大的收获。
正是这样,在解决一个个难题过程中,雷军得到了很好的锤炼,也得到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