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面上流行的股票行情软件中,都带有线性回归带的分析工具,这是一款非常实用的工具,但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它。一旦了解了它的作用,相信你一定会喜欢这款经典的分析工具的。
股票分析中的线性回归带是一种技术分析工具,用于预测股票价格的趋势和可能的价格变动。它基于线性回归模型,通过计算股票价格与时间的关系来确定价格的趋势和可能的支撑和阻力水平。
线性回归带通常由三条线组成:中线、上线和下线。中线是通过股票价格的线性回归计算得出的,代表了股票价格的主要趋势。上线和下线则是在中线的基础上加减一个标准差的倍数,用于表示价格的波动范围。
线性回归带的使用方法如下:
计算线性回归:首先,选择一个时间段,例如过去一年的股票价格数据。然后,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出股票价格与时间的关系,得到中线。
计算标准差:接下来,计算股票价格的标准差,用于确定价格波动的范围。通常使用过去一段时间的价格数据来计算标准差。
计算上线和下线:根据中线和标准差,计算出上线和下线。上线等于中线加上一个标准差的倍数,下线等于中线减去一个标准差的倍数。
分析价格走势:根据线性回归带的结果,可以判断股票价格的趋势和可能的支撑和阻力水平。如果股票价格接近上线,可能会出现价格回落的风险;如果股票价格接近下线,可能会出现价格反弹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线性回归带只是一种技术分析工具,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势。因此,在使用线性回归带进行股票分析时,应该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基本面分析来进行综合判断。
它的来历是什么?
线性回归带最初是由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发出来的,用于分析经济数据和预测经济趋势。随后,它被应用于股票市场中,成为一种常用的技术分析工具。
线性回归带的理论基础是线性回归模型,它是一种用于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计模型。在股票市场中,线性回归模型可以用来分析股票价格与时间的关系,从而预测价格的趋势和可能的变动。
线性回归带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最早由约翰·博林格(John Bollinger)在1980年代提出。他根据股票价格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通过计算标准差来确定价格波动范围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股票分析中。这种方法后来被称为“博林格带”(Bollinger Bands),成为了股票分析领域的一种重要工具。
博林格带的基本原理和线性回归带类似,都是通过计算股票价格的标准差来确定价格的波动范围。线性回归带是在博林格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发展而来的,它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来计算股票价格的趋势,并结合标准差来确定价格的支撑和阻力水平。
随着技术分析的发展和应用广泛,线性回归带逐渐成为股票分析中常用的工具之一,被投资者用来辅助决策和预测股票价格的走势。
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常常使用线性回归带作来判断趋势的一个重要工具。尽管它背后的数学逻辑非常复杂,但我们使用起来却非常方便。任何人,都不需要什么基础,三分钟就能够掌握它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