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陶若素”更改不了,新号“若素笔记”,
一样的配方,一样的文风,一样的我,
一样的迷惘,一样没停止探索,望周知。
你没听错,真的是转入格式PDF,因为我猜大部分都没真正了解、利用好它。
相信我,这是如同翻qiang之外,另一“改变命运”的好东西!
今年除了工作之外,我的技能目标是考车票和心理学,生活目标是穿搭、摄影、做饭。
除了客观因素需要等待,穿搭、摄影、做饭都已投入“生产”。
这跟PDF有什么关系呢?
事情起因是受一个公众号博主启发,叫做“爱美补习社”,最早是在知乎上发现,又关注了公众号,因为她是我关注唯一以“日式穿搭为主,不以潮流、偏爱风格”的学院派号主。
最让我震撼地不是她毕业后决定做公号,而是大学期间它为了这份事业收集了几万张穿搭服饰,并分门别类整理好,找出共性、知识点,与你分享。而她专业知识也绝对合格,市面上穿搭、美妆类书籍都看过,还总结出“实用与否”,关注她公众还免费送你。
重点来了!
她看的很多书是PDF和图片格式。
我记得大学时为了免费读小说,擅长找TXT,毕业多年这项技能早已被印刷术替代。
然后,突发奇想的一晚,我上T宝搜PDF。
于是……
0.8元读日本杂志come home 还是PDF和图片版都送。
3.8元台湾小日子年度合集、谷物啦等等。
以及各种宠物类杂志,从亚洲到欧美的男女穿搭杂志……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比较意外的是,我当摄影看的《四季杂志》太好看了,好像教的是后期吧。整体格调像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不是一本,是整个杂志都这样调!
家居版又是“职业对家居的影响”的解读
日本穿搭杂志大多延续“将平价穿出范儿,基本款怎么配”。
经常买书会发现,许多绝版书也会出PDF版本,假如不是有收藏价值,又没纸质情怀,PDF真是划算的充电学习休闲娱乐方式。
最实用价值是,花很少钱,可以阅读到很多国外设计、艺术、杂志排版,毕竟杂志都是一群从编辑、摄影、排版都专业人做专业事。
比如,我曾花一百多买一本广告营销杂志《B》,结局是看了序之后,它的命运被翻盘是我再学英语那一天。
看《欲望都市》成长的女孩,除了衣帽间之外,都憧憬、迷恋家中被一本本厚厚杂志包围的情境感,以及瘫在沙发上慵懒阅读的整体感。
有些短暂学习,PDF是不错选择。
比如,我最近学摄影、做饭 ,《come home》或者《premioum》上许多图片都能被借鉴。常看就会发现,不太感冒欧美美食摄影风格,总感觉过于高大上气质,离生活味很远。
试问,谁家做面食能把面粉、燕麦撒的到处都是,知不知道杂工收拾家务很麻烦。
相反,日本生活类摄影真的很生活化,无论人物穿搭或器具摆设,感觉家就是这样,稍微用心就能拥有。
因为我比较感兴趣是手机摄影,拍拍美食或自拍,这种摄影风格、器物摆设,也很好模仿。
还能顺便学习下裁图:
后台回复“p"一起分享这期。
比如,我买了一套《发现日本》PDF,好不容易下载下来发现不太合适我。不懂日语所以介绍了许多好东西也就看看图,但一共花了几块也不觉损失。
今天这篇文章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没什么用,就是在茶余饭后除了刷剧,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下载到iPad上,没事翻翻,原来生活可以这种活色生香,原来人家可以这样拍照,原来家居可以这样搭配。
真的为了练习拍照,所以好好做饭。也不是什么昂贵食材拍出大片感觉,都是老家带的菜肉,自己去市场买的时令果蔬,不更新了,就是再吃剩菜。由于目前的房子只有一个桌子,工作,吃饭都在这,背景乱,大多俯拍,遇上晚餐光鲜也不好,后期修就很容易一块块曝光。
这个时候就该考虑打光设备了,一点点就入门了。
学摄影也不是为了什么,跟人家专业相比,始终小白级。想好好记录日常生活,争取在不专业人群里,做到赏心悦目,自娱自乐。
对我改变的就是,一边做饭,一边思考搭配,一边拍照,一边提高审美,一边对器物角度、形状、色泽选购也间接了解,一点点换调不喜欢的,让家里一切都是自己精心挑选喜欢的,人生终有太多遗憾不可得,能改变的挺有限,用心做顿饭,好好选择生活场景,去工作,消费能力之内的薪资,仅仅这些。
任何技能类学习都做不到,个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要对自己有信心,脸要厚。一旦学会,受益终身。
如果感兴趣,后台回复“p”一起阅读这期“primoum4月刊”,回复“四季”看2015年套。
喜欢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