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输出笼统归纳为思考,输出=信息识别分类+归纳整理+提炼总结”——《学会写作》
昨日阅读最有启发的一点,将【思考】与【梳理端】、【要修炼的总结提炼能力】建立起联系。梳理端一直是弱项。不考虑22年已读未做的书,23年已经积压2本未梳理笔记的内容了。
【为什么热爱阅读,每日输出,却不梳理呢?】
1、梳理端没有安排进微习惯系统。
2、汇总梳理时间远大于预期+行动拖延,非得等到大块时间才做。
3、梳理内容均为旧知,又不直接输出结果,耗时又多,因此心理抵抗情绪
4、认知端没有觉得梳理很重要,一周一整理就够了。
接昨天:
【梳理端—梳理什么?】
一天2条:
【每日学习】内容+感受
【每日习惯】复盘or思考
【梳理端—用什么梳理?】
得是顺手、能坚持使用的工具——卡片笔记+周复盘+excel+flomo+幕布
【试用期】卡片笔记:每日输入实时卡片输出每日学习金句&内容&感受
【坚持期】周复盘:归类每周思考输出 (flomo按天回顾总结1句话输出小红书,归档excel或幕布)
【梳理端—何时梳理?】
【实时梳理,因为“总以为以后有时间会做”是个悖论。】
就像,早上来不及回答的问题希望用下班后的时间解答,结果下班累成狗的自己根本无力思考,也没法回到早上提问的出发点。
所以,指着周末大块时间从头梳理,不如即时阅读即时梳理即时输出。
记在最后,to自己:
【有舍有得,接收阅读速度变慢的事实】
又读又记,阅读速度一定会变慢,还练字了呢,别有压力,慢点咱也能1周读完1本书,实在不行周末早上多读一会儿,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