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重塑办公模式,将大幅提升办公效率,应冷静、理性看待其发展。

对于协同办公而言,大模型是发展的趋势。当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新时代来临,在办公场景打开新入口后,协同办公软件作为连接员工和企业中后台应用的门户,正在展现出新潜力。

4月18日,两家做办公产品的公司钉钉、金山办公都宣布推出生成式AI应用,都来自大模型技术的支持。钉钉接入了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将全面启动智能化,提供10余项AI能力,覆盖群聊、文档、视频会议和低代码应用开发等。金山办公的应用叫“WPS AI”,背后也是国产大模型平台的支持。“WPS AI”提供的起草、改写、总结、润色、翻译、续写等功能,覆盖了用户大部分使用场景,例如针对用户输入的文字需求,将会帮助用户生成工作总结、广告文案、社媒推文、文章大纲、招聘文案、待办事项、创意故事、旅行游记等。

在一周前,飞书也公布了一款全新的 AI 智能助手 "My AI",并表示每位飞书用户都会拥有专属的智能助手。此外,泛微、通达等OA平台也在智能办公能力上加大投入。同时,微软的Office全家桶、谷歌旗下的Workspace全系列办公软件也嵌入了人工智能模型。此前,还有得到了GPT—4赋能的微软Microsoft 365 Copilot“智能副驾驶”等巨头的重量级产品领跑。国内外厂商蜂拥而上,一夜之间,大模型正在成为智能办公产品的标配,各路玩家也似乎坚信无“大模型”不成协同办公。

与国外对比,国内大模型的应用层也显得稍慢了一些。今年3月,微软已经把GPT-4应用在旗下办公产品中。目前Word、PPT、Excel、Teams等办公软件,都已经有GPT-4的加持。微软Bing搜索引擎中,也可以使用AI 聊天机器人生成内容。

仅仅输入一句简短的文字,就能生成初稿;只要提供简要演示的信息、想要的风格,点击生成,一份排版精美、动画丰富的PPT就诞生了……当办公软件得到人工智能的加持,人们的工作方式或许会从根本上改变。

AIGC正在重塑办公模式,将大幅提升办公效率,推动办公场景从此改变。不过,ChatGPT快速成为全球现象,催生协同办公产品加速进入或也让产业出现不小的泡沫,应冷静、理性看待行业发展。

AIGC的应用前景广阔,只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入手,加强宣传、政策引导、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就能推动AIGC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迎来属于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