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最开始的故事
一提到纸,咱们中国人自然就想到了蔡伦,说早在公元105年,蔡伦就发明了造纸工艺,造纸术因而也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首。
今天的造纸业在工艺和技术方面,与蔡伦时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不过所采用的原理却是一样的。把破布植物这些捣烂,去掉杂质,变成浆糊一样的东西,然后弄成一个个标准大小的平面,晒干烘干之后就形成了纸。因为需要预先把原材料弄成浆糊状,所以这个办法就被称为浆纸法。
但是,如果我们把纸定义为一个由植物纤维构成的书写平面的话,它的历史却要从古埃及说起,时间上要比蔡伦早上3000年,这就是莎草纸。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纸,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用于做莎草纸的植物就叫纸莎草。古希腊人管这种纸和这种植物,都叫Papyros。今天英语里的Paper,就来源于此。Papyros这个词的本意是“专属于法老的”,彰显了当时埃及王室对纸的垄断和重视。
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和改道,造成了河边大量的沼泽和湿地,纸莎草就长在那里,最高的能长到4米多。
这种植物真是上天对古埃及人的馈赠。它的外皮非常坚韧,而且很容易撕成一条一条的。埃及人不仅用它来编篮子、席子、草鞋和绳子,还能用这种植物盖房子和造船,甚至连船帆都是用纸莎草的外皮编制而成。
不过,我们今天的主角不是纸莎草的外皮,而是它的内芯。纸莎草的内芯是纯白色的,质地很蓬松。古埃及人把它削成薄片,横一层竖一层铺成两层,先是反复捶打成一个平面,再用木棍碾压,晾晒之后,就成了一张莎草纸。整个过程,就像我家翠花先是做好两层刀削面,然后改成擀饺子皮了。
莎草纸的质量怎么样呢?今天很多人对莎草纸的质地有误解,认为它脆而易碎,不宜保存。但其实,如果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是写在中国的宣纸上的话,恐怕早就烂得渣都不剩了。
因为莎草纸需要反复捶打,质地非常接近今天我们所熟悉的铜版纸,比较致密,所以西方人就形成了硬笔书写的传统。古埃及人是把芦苇削尖了,再用牙齿把笔尖咬得跟个小刷子一样来书写,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是用鹅毛笔写字,又尖又硬的笔尖并不会划伤莎草纸的纸面。
而中国人造的纸,因为是直接把纸浆舀在一个细网上过滤晾晒,没有捶打和碾压的过程,所以纸质就比较蓬松,只能用软笔,也就是毛笔书写。
另外,纸的尺寸也影响到了书写的方向。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在兽骨或者树皮上写字,所以古埃及也好,古代中国也好,都是从上往下书写,也就是竖版的。
古罗马人刚用莎草纸写字的时候,也是竖版,后来公文越写越长,六米多,这就没法再竖着看了,只能改成横着写,但是横着看六米一行也不行,于是就有了分栏,今天的报纸和杂志,还一直延续着这样的排版方式。
古埃及人在莎草纸上写什么呢?这个问题,拿咱们中国的甲骨文来对比一下你就明白了。汉字也是源自象形符号,而从象形符号进化到象形文字,需要一个抽象的过程。当时,古埃及人的象形符号并没有这样一个抽象的过程,或者说抽象的程度不够,那它就不能算文字,只能算看图说话。
苏美尔人的表音文字传入埃及后,刺激了古埃及的象形符号向象形文字的转化。可以想见的是,在几百个符号中,越是常用的符号,就越有机会得到更高程度的抽象。渐渐地,古埃及的写工们把最常见的26个符号的象形意义进行剥离,只让它们表示某个发音,又经过进一步的抽象,终于形成了字母。比如原始西奈字母表中的23个字母,一大半都是来自于古埃及。
目前发现的最早写在纸上的文字,是埃及法老胡夫的监工留下的,叫梅勒,他负责胡夫大金字塔建造中石料的采集和运输。4500年前,梅勒在一张莎草纸上画了个表格,类似于今天的Excel,分别记录了已付款和未付款。
文字和纸张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埃及法老的统治能力。拿梅勒举例子:假如他只有个算盘,却没有笔和纸。那他最多每天记录一个结果,却无法记录过程,更无法对账目进行分类,这管理水平就大打折扣了。
据英国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所说,古埃及的行政管理工作甚至到了这样的程度:政府各个部门都有自己专属的字体。
如果没有方便书写的纸,只能把字刻在石头上或者写在墙上,像金字塔这样历时几十年的浩大工程,就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