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程序员朋友跟我聊天的时候说:“我们公司有个项目,当时立项的时候时间好紧张哦,为了这个项目我们加班加点赶工,最后总算在规定时间内验收完成了!但是你猜怎么着,最后我们发现,客户压根就没用起来!”。
对此,我这个朋友有点生气地跟我说:“早知道就不那么拼命了,谁知道客户连用都不用啊!”。
其实这种事情我是比较习惯了,我们做软件开发的,这种情况经常遇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举个我们公司里面发生的例子,您就知道了!
我们公司之前有个软件项目,是工厂自动化项目。项目大致逻辑就是有个履带,是通过继电器控制履带停和走的,当履带上的工件经过摄像头时,摄像头会对工件进行拍照,也就是利用视觉检测工件的瑕疵,当工件合格以后,履带正常运行,反之,履带停止。
所以,我们公司就派了几个人去甲方那安装相关设备,但是在甲方的工厂内,却遭到了一些甲方产线员工的白眼,产线员工各种不配合。
一开始,我们认为是产线员工怕自动化设备导致他们失业,所以有点抵触情绪,但是了解后才发现,他们是觉得这个自动化项目鸡肋!并不会给产线作业带来多大的效率,尽管由机器替代了人工检查,但是人还是要一直在旁边站着的,并且,机器转得不快,产线工人凭借肉眼就可以一眼看到产品是否有瑕疵。
机器视觉检测是存在一定的误检概率的,哪怕只有1%的误检率,人工介入率还是挺高的!
甲方产线员工给我们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好比一个成年人骑自行车,但是自行车上硬是安装了一个辅助轮,要之无用,弃之可惜,有时候可能还会膈到脚!
其实,我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也觉得这个项目比较鸡肋,也没觉得使用自动化能带来多少效率,如果在生产线上不站人的情况下,自动化是能带来效率的,但是因为误检的存在,所以一般生产线上是离不开人的!
这种项目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甲方的项目经理起的头,说服了老板做的,但是很多人心里清楚,东西即使做出来,是不会提高生产力的。
最后这个项目的甲方项目经理主动离职了,项目搁置了一段时间,最后不了了之了。
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做这个东西的目的就是为了替代人工完成盯梢的作用,但是甲方那边不放心产线没有人,因此,做这个东西的意义就不太大了!
这是一种情况,也有很多情况是项目的确能带来效率,但是有学习成本在里面,很多甲方的员工习惯了用旧的方式做事,因此比较排斥使用新的东西。
比如我做ERP软件的时候,有一个项目做完以后觉得能帮助甲方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力,但是后来了解,甲方的员工竟然不怎么用!
具体情况大致是这样的,甲方的系统每天会生成一堆订单数据的Excel文件,这些订单的状态以前都是需要人工核对的。大致就是通过Excel进行编辑以后,以指定格式的文件上传到上层服务器。
为此,我做了一个界面,界面可以直接上传Excel文件,然后通过Excel里面的订单数据,直接分析订单状态,若Excel里面的订单状态跟系统内的订单状态不一样,则直接将订单状态改为和系统内的订单状态一致。然后根据订单的状态直接生成指定的格式的文件,为了防止错误的发生,这个界面是可以编辑的,界面上还有一个上传按钮,在确定数据无误以后,由人工发起上传命令上传到上层服务器。
结果您猜甲方员工是怎么用这个系统的?我后来发现,他们使用这个系统的方式还是先在Excel里面编辑完订单状态以后,再上传到系统里,最后再点上传按钮将数据传到上层服务器。
知道他们的操作以后,我和我的项目经理都笑了,合着我们为他们尽了100%的努力让他们尽量减少人工干预,结果他们只用了我们10%的功能作为辅助!
我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就将情况反映给了甲方的项目经理,经过劝说培训以后,他们的员工总算能够按照系统设计的初衷来完成工作了。
我私下问了他们某一个员工,问她为什么我已经将系统做得那么方便了,他们为什么只用一个上传按钮的功能?
结果她回答我:“因为订单出现错误,他们会被扣绩效的,手动核查他们放心点!”。
这个回答让我哭笑不得,但是总算知道了他们不用这个系统的原因。当然了,最后系统的稳定性让他们打消了当初的顾虑。
其实,软件开发出来甲方却不用,无非就这两种情况了;一种是很多公司内部有一些顽疾,有些人为了自己的业绩看起来好看一些,会做一些看起来非常好看,但是却不怎么实用的东西,经常是项目完结了,这些人的业绩也上去了,但是实际上对于公司并没有产生一定的好处。另外一种就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新的东西,在新的东西稳定性未知的情况下,不敢用,怕担责任,所以宁愿用一些看起来比较笨的办法。
但是话又说回来,软件开发就是这样,并不是做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就一定能够开花结果,很多项目中途被阉割掉也是常有的事,可能是因为预算不足,也有可能是考虑不周,但是作为程序员,每一个项目都是付出了心血的,因此看到项目被抛弃或者没人用,会觉得可惜,但是,这不是我们能改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