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码字,把word字号调大了,颜色变重了,写一天出去,外面景象都是模糊的。看书,看文件,必须要把眼镜摘下才行,而那些物品和药品上的说明书更是看不清了,躺在沙发上瞌睡了,而到了床上却又睡不着了。看着年轻的同事们,羡慕他(她)无知无畏的青春,挥霍时间,不疲劳,不厌倦,像野外杂草,总是生机勃勃。总是奢望,如果再还我我十年青春,我将会做更多的事。
昨天和一个同事聊天,得知一个老同事去世了,很惊讶。我刚调来单位时,她在另一个部门工作,老公是某医院的院长,优越感很强。她不常来,办公室的门老是锁着,当然,那时她已50多岁。在我的眼里,觉得她已经很老了。现在我也50多岁了,原来以为几十年很漫长很漫长,现在看来,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儿。
话扯远了,对曾经的单位经历,关于那时的人和事,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之所以迟迟没有动笔的原因,是因为无形中在文中会涉及一些人,怕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纷争和非议,所以也是一拖再拖。我想等我再老一点,什么顾虑也没有了,琮有一大批人都做古了,写出的文字才更真实些吧。当然,那一段岁月里的人与事,今人解之定然很难。我曾经和儿子聊起过,但他听后觉得不可思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思维并不在一个时代里。
现在我偶尔也会喝一点酒,喝多了的时候,便有点话多,总愿意讲曾经那些意气风发的日子。但听者寥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没有人愿意分享你的生活,况且那些生活早已成了Past tense。不难理解,每个人看事物的的角度总会有所不同,无论对精神还是对物质。
出去办事,路过一个小区,看到几个孩童骑着颜色各异的小自行车,在身边飞快地掠过,成了小区里的一道风景。他们像一群小燕子或者蜜蜂,散步的人大都在为他们让路,看着他们,内心都是好感觉。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不再轻易动情,不再突然生恨,愿没人理,愿早回家。羡慕孩子,愿意成为他们的玩具,也猜,他们在想什么?后来想透了:他们什么也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