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格式:预设单元格格式,当指定的单元格符合条件时,则显示为预设格式,使数据更加直观易读以及实现数据可视化效果。简单理解,就是在指定范围和条件,当有符合条件的单元格出现时,则单元格会按要求显示。

那么,条件格式有什么用呢?

今天分享的是条件格式的第二篇,最前最后规则,顾名思义,这个主要是来重点标注例如销售最好前几个数据,销售量最差的后几个数据等等。

最常用的功能如下

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例子进行演示,来更好地理解这一大堆知识点。

1、 前N项

如图,选择B2:B21区域,【开始】-【条件格式】-【最前/最后规则】-【前10项】,这里注意,当遇到首尾数值有相同的时候,如本例,设置为前10、9、8项的时候,因为符合该规则的尾部为并排的3个数字11,所以在9项或者8项的时候,符合条件的单元格也为10个,就会相应的扩大的范围了,这点要留意。而N%,则是按总项的N%来计算的,这里就不再赘述。



2、 高于平均值

这个就是按字面理解了,我们看C列,C2:C21区域的平均值为82.3,那么,我们选中C2:C21,应用【高于平均值】的规则,则大于82.3的数字都标注出来了,这个主要就是和平均值来做对比分析。



3、 标注前3及后3实例

如图,我们想重点标注销量前3及后3的数据,那么,选中B2:B21区域,先应用【前10项】,设置值为3,之后再次应用【后10项】,同样设置值为3,并设置其【黄填充色深黄色文本】,这样就可以了。这里我们就知道了,规则是可以多个规则同时应用的。那如果规则有冲突,又会是什么情况呢?这个留待后续再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