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
01
最近公司有个部门开设了一个全新的职位,岗位核心要求十分清晰:
- 1-3年工作经验;
- 掌握可工作程度的英文,主要是书面英语,会用英文回邮件;
- Excel熟练或精通,至少熟练使用Pivot和Vlookup两个函数。
为了快速定位人选特质,一共就列了三条,是不是特别简洁明了又十分具象化?可是当小鱼拜托一位90后妹妹托她的HR朋友往外扩散,称期待着好消息时,竟然得到以下回复:
比较艰难,暂时没人懂Pivot这个东西!
我寻思,看来“可工作程度的英文”就此体现了门槛哈,于是赶紧解释Pivot中文就是大家熟知的“数据透视图”哇,并非什么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别误会啦。
妹妹无奈地回了句,
换成中文,还是没人接触过。(作连续捂脸状)
这下换我捂脸了,现在大部分公司的数据分析均已智能化到无需用一丁点儿Excel的地步了么?
这里面肯定有没找对目标群体的因素啊。事实上,小鱼很快又释然了,毕竟经历过好多家不同行业的公司后,早就意识到了这样一个现状,
不管它是啥行业啥公司吧,几百几千人里面能熟练使用Excel这个舶来品的人可能也就是个位数。
再加上会英文,殊不知会英文的前提中文沟通肯定也差不到哪去啊。得得得,这从小语数外均衡发展的人本来就少呀。同时具备这几样的人儿还能看得上这一万多的月薪?
或者再退个一万步,在看似众多,乌泱泱一大片“求职若渴”的毕业生里,已经熟练使用Excel的人恐怕也为数不多。即便简历里大言不惭声称“精通”,也很可能在一个小小的现场测试中原型立现。
一边企业想招“现成好用”的人,另一边基本的职场通用技能不具备,从学校教育到社会需求的这层脱节到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02
除非你是官二代、富二代、家财万贯、天赋超群,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人啊,作为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要想可持续地谋生存、求生活,甚至能有资本繁衍一点自己不那么优秀的基因,最方便的捷径还是从小学好“语数外”。
如果你细细思量一下,如今的职场,缺口最大的怎么也不会是操盘巨资、指点江山的顶级战略管理精英,甚至也不是可以引领团队的总监、经理们,而是又便宜又聪明又好用,能够干些个粗活、脏活、累活的那80%的底层劳动力啊。
可能有行业、企业性质、福利待遇等区别,衣着光鲜靓丽、手持iPhone、吹着戴森的“白领”们很容易产生自己是“职场精英”的错觉,殊不知实质上与八九十年代工厂里的纺织工阿姨妈妈们并无二致。只不过时代变了,进入的门槛也变了。
你一定会说,这也太片面了吧。每个人兴趣爱好、天赋基础不一样。有人就是对数字不敏感,但文章写得不错;而有人学习不好,但体育文娱出色;有人就只擅长与人打交道,不喜欢面对机器。
哎呀呀,不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道道出状元嘛。这个小鱼举双手双脚赞同哈。
问题是,这些个拼天赋的玩意儿,还轮不到没付出100%努力的人来追求;拿天赋来说事儿,还真说不着。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绝大数多人努力的程度,还不足以到达需要拼天赋的地步。
直白一点,当一般的销售,靠着自己的一些客户资源可以活的不错,但顶级的销售、或带领团队的销售总监若对数字没有一定的敏感度与盘算,全局的规划与预测,是几乎不可能的。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以前招工人,要听话出活(服从组长安排、力气使得出),现在招白领,也是要听话出活(服从上级安排,会沟通懂流程会软件)。
不出意外的,没有几个人会直接跳过这底层一步,直接攀登上职业的顶端。努力决定下限,天赋决定上限。为了提高我们的职业下限,获得个入场券,那些符合市场需求的入门款的知识技能,我们还是该多少了解和学会一些,至少有点皮毛水平吧。
其实一旦你动了这个念头下了决心,不愁没有资源。在这个繁荣的知识付费时代,学点英文、学点Excel、学点编程、学点文案写作,当直播网红还得学化妆、学台风不是?
开始不难,难的是坚持、难的是输出、难的是将知识变成自己的技能、用技能创造价值让人买单。
03
也许小鱼多虑了啊,如今人工智能、5G技术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以后大部分工作都有机器人来做了。现在的所谓“职场硬技能”到时都不成问题,别辛辛苦苦啃会了也是白学哈。
我相信这一天肯定会到来。问题是,在那之前,各大公司内部流程的不完善、沟通的不畅、技术的落后、数据的脱节、管理的疏忽,这些被许多人“不齿”、“不屑”的方面,正是你我机会的所在啊。
这也是我经常面对团队抱怨时半开玩笑的一句话:
要是人都很配合,流程都很完美,系统都毫无缺陷,还要我们干嘛呢?大家还是先想想要开始学点什么、避免失业吧。
在这招人招不到的困顿与感悟中,小鱼近来经常对7岁的儿子灌输这样我一贯的观点:
妈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这世界上最简单、最容易获得成功的事情就是学习了!你要去选难的事情做,是不是有点傻乎乎?
以前还是说笑,现在反而深以为然了。
若有兴趣了解更多职场干货,欢迎购买以下专栏噢。
猜您还喜欢:
工作做得再好也有人处处挑错?如何1句话令他立刻闭嘴
面试我从来都即兴发挥,不耽误录用:再多技巧不如把握这1个法则
“您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可能就没戏:面试结尾该如何提问
这2年我招的多是35岁中年人:跳槽没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个蓝海!
“跟我不对付的人离职了,我可以回来了吧。”职场如何吃好回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