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汇总
一、SUMIFS函数实现多条件匹配
SUMIFS函数本来是一个多条件求和的函数,格式为:
SUMIFS(求和列,条件列1,条件1,条件列2,条件2……)
但是当同时满足多个条件的结果只有一个时,多条件求和就等同于多条件匹配。
公式为:=SUMIFS(D:D,A:A,F2,B:B,G2)
要引用的列就是实际求和列,本例中是D列,而条件列分别就是A列和B列。
优势:使用SUMIFS多条件匹配时,比较方便高效,公式简单易用,再增加条件也比较容易。
不足:当要匹配的结果不是数字时,就不能使用这个方法了,同时当满足多个条件的数据不是唯一值时,结果可能错误。
推荐指数:★★★★
二、SUMPRODUCT函数实现多条件匹配
SUMPRODUCT函数的功能是计算多个数组或区域的数据乘积之和,利用比较运算和逻辑值的特性,也可以实现多条件求和的功能,用来处理多条件匹配,其实和SUMIFS的原理差不多,公式为:
=SUMPRODUCT(($A$2:$A$15=F2)*($B$2:$B$15=G2)*$D$2:$D$15)
鉴于之前有多篇教程分析过SUMPRODUCT的用法和原理,这里就不对这个公式过多阐述了。不熟悉的同学可以查看往期教程《加了*的 SUMPRODUCT函数无所不能》
优势:再增加条件时比较容易。
不足:数组计算,数据量大时比较卡,对函数的用法不理解容易出错,并只对数字的匹配结果适用。
二、excel统计函数怎么用
知识点:
countif 函数
count 函数
sumif 函数
sum 函数
一、countif
作用:按条件统计个数
模板:countif(区域,条件)
实例:我想要知道L列姓名出现了几次,可以用countif函数。
Range:区域,就是L列
Criteria:条件,为L2单元格,即等于A。
PS:countif函数和数据透视表的功能很像,接下来用数据透视表来做。
行是L列姓名,值是对L列计数。可以看到和countif函数做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透视表更直观,countif函数更适合于数据处理阶段的原始表。
二、count
作用:计算区域中包含数字的单元格的数目——计数
模板:count(区域)
实例:如计算A列有多少个数,用COUNT(A:A),得到100个数。
单用COUNT这个函数其实很鸡肋,用在函数嵌套里比较多。
关于计数的方法,这里提供另外一种,选中A列,看右下角,会自动出现平均值、计数、求和,比公式快吧。当然这只适用于看一下。
三、sum
作用:计算单元格区域中所有数值的和——求和
模板:sum(区域)
实例:如下图计算A列的和,用SUM(A:A)
求和的方法除了公式外,还有上述count公式里介绍的,选中该列,看右下角,这里再提供另外一种简单的方式,选择菜单栏公式——自动求和按钮,选择A列,自动求和。除了自动求和外,这个按钮里还可以自动计数、自动计算平均值、自动计算最大值、最小值等。
四、sumif
作用:对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求和
模板:SUMIF(区域,条件)
实例:如下图对A列中大于30的数求和,可SUMIF(A:A,”>30”),得到值411.Range是区域,criteria是条件,条件注意要用双引号引起来,Excel公式里用到的引号都是双引号。
五、其他统计函数
其他的如MAX() MIN() AVERAGE()函数就不一一列举了。
小技巧
我们用函数的时候,通常是在单元格内输入“=”再写上相应的函数名,这样我们是在编辑框里自己编辑函数,可加入我们对一个函数并不是那么熟悉,想要知道每一个参数都是什么意思怎么办呢,可以点旁边的fx按钮,就转到了函数编辑框,就可以看到每一个参数具体怎么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