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xcel函数分段计算
DATE-ARRAY
用来计算频率的数组,或对数组单元区域的引用(空格及字符串忽略)
BINS-ARRAY
数据接收区间,为一组数组或对数组区域的引用,设定对DATE-ARRAY进行频率计算的分段点
答案补充
FREQUENCY
函数
计算数值在某个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然后返回一个垂直数组。例如,使用函数
FREQUENCY
可以在分数区域内计算测验分数的个数。由于函数
FREQUENCY
返回一个数组,所以它必须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
语法
FREQUENCY(data_array,bins_array)
Data_array
是一个数组或对一组数值的引用,您要为它计算频率。如果
data_array
中不包含任何数值,函数
FREQUENCY
将返回一个零数组。
Bins_array
是一个区间数组或对区间的引用,该区间用于对
data_array
中的数值进行分组。如果
bins_array
中不包含任何数值,函数
FREQUENCY
返回的值与
data_array
中的元素个数相等。
答案补充
注解
在选择了用于显示返回的分布结果的相邻单元格区域后,函数
FREQUENCY
应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
返回的数组中的元素个数比
bins_array
中的元素个数多
1
个。多出来的元素表示最高区间之上的数值个数。例如,如果要为三个单元格中输入的三个数值区间计数,请务必在四个单元格中输入
FREQUENCY
函数获得计算结果。多出来的单元格将返回
data_array
中第三个区间值以上的数值个数。
函数
FREQUENCY
将忽略空白单元格和文本。
对于返回结果为数组的公式,必须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
示例
本示例假设所有测验分数都是整数。
如果将示例复制到一个空白工作表中,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该示例。
如何复制示例
创建一个空白工作簿或工作表。
选择“帮助”主题中的示例。
注释
不要选择行或列标题。
答案补充
从“帮助”中选择示例
按
Ctrl+C。
在工作表中,选择单元格
A1,然后按
Ctrl+V。
要在查看结果和查看返回结果的公式之间进行切换,请按
Ctrl+`(重音符),或在“公式”选项卡上的“公式审核”组中,单击“显示公式”按钮。
(示例如下图)
注释
示例中的公式必须以数组公式输入。将示例复制到空白工作表之后,请选择区域
A12:A15,按
F2,再按
Ctrl+Shift+Enter。如果公式未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则单元格
A12
中只有一个结果
(1)。
二、excel怎么分段计数
分析:在excel中分段统计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用countif,countifs和sumproduct函数进行统计,但最简单的还是用frequency函数。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统计频率的函数。
设置公式前需要添加一列辅助数据,如E列所示。设置完后,在F列输入公式:
=FREQUENCY(B2:B25,E2:E9)
FREQUENCY函数进行的是数组运算,返回的也是多个结果。N个区间分段点返回的是N+1个统计结果,如本例中有8个数字分隔点,返回的应该是9个区间的统计结果。输入该公式的要按区域数组形式输入:
选取黄色单元格区域,在编辑栏中输入 =FREQUENCY(B2:B25,E2:E9),然后按CTRL+SHIFT,再按enter键结束输入。输入完成后,在公式两边会自动添加大括号{},即公式变为:
{=FREQUENCY(B2:B25,E2:E9)}
三、excel分段计算的函数及公式
excel分段计算的函数及公式?在使用EXCEL制作表格时,经常会遇到阶梯分段计算的情况,比如阶梯电费、阶梯提成等等,本篇介绍几种阶梯计算公式的设计思路,加深了解下几种函数的使用方法。
工具原料电脑EXCEL软件
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1
/13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阶梯计算的事例还是比较多的,阶梯提成是常见情况之一,根据销售业绩的多少来计算提成,业绩越高,提成的比例越高,收入越可观。
2
/13
根据图中提成比例,来计算各业务员的提成情况,首先想到的是IF函数,根据销售额进行判断,在哪个范围用哪个比例。先设计第一层判断,=IF(B2<=10000,B2*2%,888),这里使用下设计嵌套函数的技巧,先给出第一层的返回值,后面的暂时还没想好怎么设计,先假定一个数字或其它内容,然后再进行替换,这样打勾或按回车后,已经设计好的部分就不会失去了,详细情况可参见“EXCEL中嵌套函数的设计思路”。
3
/13
再进行第二层函数的设计,为了方便,现在不再在C2中修改公式,而是将C2公式向下填充到C3中,在C3中设计公式,等所有公式都设计完成后,再反向填充即可。当销售额超过第一档次,但没超过第二档时,就要开始分段计算,只有超过第一档的部分,才按第二段的提成比例算,第一档部分仍按第一档的比例提成,这样公式框架为:=IF(B3<=10000,B3*2%,IF(B3<=30000,10000*2%+(B3-10000)*3%,888)),写公式时,也可以将第一段的直接算出来,公式改为:=IF(B3<=10000,B3*2%,IF(B3<=30000,200+(B3-10000)*3%,888))。
4
/13
依此思路,三层嵌套公式框架为:=IF(B4<=10000,B4*2%,IF(B4<=30000,200+(B4-10000)*3%,IF(B4<=50000,800+(B4-30000)*4%,888)))。
5
/13
经过层层嵌套,最终公式为:=IF(B6<=10000,B6*2%,IF(B6<=30000,200+(B6-10000)*3%,IF(B6<=50000,800+(B6-30000)*4%,IF(B6<=80000,1600+(B6-50000)*6%,3400+(B6-80000)*8%)))),再向上回拖,C2的公式为:=IF(B2<=10000,B2*2%,IF(B2<=30000,200+(B2-10000)*3%,IF(B2<=50000,800+(B2-30000)*4%,IF(B2<=80000,1600+(B2-50000)*6%,3400+(B2-80000)*8%))))。
6
/13
可以进一步化简,去掉内部的括号:=IF(B2<=10000,B2*2%,IF(B2<=30000,B2*3%-100,IF(B2<=50000,B2*4%-400,IF(B2<=80000,B2*6%-1400,B2*8%-3000))))。
7
/13
使用IF函数是最基本的思路,但公式比较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相当于每个档次,直接用总额乘以该档比例,再减去相应档次的扣除数。
8
/13
因此,可以使用LOOKUP函数,根据不同档次,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LOOKUP(B2,{0,10000,30000,50000,80000},B2*{2,3,4,6,8}%-{0,100,400,1400,3000})。
9
/13
选中公式中相减的后半部分,并按F9功能键,计算出此部分结果,经过比较,可以发现最终结果总是这部分运算结果的最大值,这是因为提成比例是逐步增加的,后档总比前档结果大,但当不足以达到后档时,扣除数也就相应的多扣了,所以达到的本档结果就能取最大值,因此公式可以简化为:=MAX(B2*{2,3,4,6,8}%-{0,100,400,1400,3000})。
10
/13
这个公式作为阶梯计算公式比使用IF函数嵌套公式要简化得多了,但此公式要预先算出扣除数。如果能不预先算扣除数,就省事多了。为此将总额拆解,与各档限额相比较,只有与各档限额相减差为正值的部分才参与运算,但此法是前面各档包含了后面各档的低比例部分,后面只要再增加比例的增值部分即可。
11
/13
因此,只要与各档额度相减,正数取用,负数剔除。文本格式函数TEXT就可以帮上大忙,通过使用不同的格式,可以将负数转化为0,相当于不参与运算。=TEXT(B2-{0,10000,30000,50000,80000},"0;!0"),通过选中并按F9计算出中间结果,可以看到不足部分会按0算。
12
/13
再将此公式的各因数与各自比例相乘,再累加,就得到最终结果,也就是再用一个SUMPRODUCT乘积和函数:=SUMPRODUCT(TEXT(B2-{0,10000,30000,50000,80000},"0;!0")*{2,1,1,2,2}%),注意一下,最后的比例是依次增加比例,而不是原来的比例,因为在计算高档次时,低档比例已经计算进去了。
13
/13
因此,阶梯公式比较好用的就是后两个,前者要先算出扣除数,后者只要算下增值比例,相对来讲,后者好用些,尤其是在比例逐步下降或有升有降时都可使用,只要计算下相对增幅就可以了,而这种情况下,最大值公式是不适用的。
内容仅供参考并受版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