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本期给大家分享我的备货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如何用“补充库存”计算缺货风险及备货计划
二、如何利用“库存分类账”计算退货率
三、后台新功能——库存控制面板
一、如何用“补充库存”计算缺货风险及备货计划
主要数据来源:后台-数据报告-库存和销售报告-库存-补充库存
第一步:解读报表
备货的前提是对报表字段的充分理解。我将分三组介绍以下字段名称的意义。
1、Total Units = Inbound + Available + FC transfer
Total Units代表目前及即将可用的库存数量。包括:
1)Inbound:已创建货件,并且提供了追踪码的商品数量
2)Available:在库存中心内可取件、包装和配送的库存
3)FC transfer:从一运转中心到另一运转中心的库存(传送完毕就变成Available)
2、而其中的Inbound又可以分成以下3种情况:
1)Working:亚马逊正在处理的数量
2)Shipped:已发货数量(创建了货件但是否真的发货出去了,是不确定的,多种因素影响,内部员工操作失误,物流问题等等)
3)Receving:亚马逊正在接收的数量
3、不可用的数量不作为备货的考虑,包括:
1)FC Processing:在运转中心需要额外处理的数量
2)Customer Order:为买家订单预留的数量
3)Unfulfillable:在库存中心但不可售的数量
第二步:计算可售天数
上文提到,由于Inbound数据的不可靠性(shipped不一定是实际发出的数量或是刚刚发出,到亚马逊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般我会计算2个可售天数:
1)可售天数1的计算:Total Unit/近30天每日单量
2)可售天数2的计算,剔除了inbound中的shipped数据,也就是包括总可售(Available+FC transfer)+ Inbound中的working和Receiving。可售天数2更准确反应目前的断货风险。
3)从2个可售天数的差值,我们可以快速发现异常货件。
注意:如果你想要更加灵敏地判断断货风险,可以计算可售天数3: Available/近30天每日单量
表格中预设公式,可直接套用:【蜂鸟会员免费领取】
第三步:计算备货量
这一步是最复杂的一步,因为实际可能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我提供给大家一些思路,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确定的几个要素:
1、选择的物流方式,也就是运输所需要的大概时间(从发货到亚马逊接收或到亚马逊上架)
2、你想要确保在亚马逊有几天的货量?用水缸打比方,如果我们知道水缸的出水量(出单量),再预设一个水缸满缸量(也就是我们想要在亚马逊能够使用的库存),就可以计算出入水量(补货量)。
3、采用哪个可售天数。
如果shipped数据没有问题,那么这里用可售天数1来计算备货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表格中预设公式,可直接套用。【蜂鸟会员免费领取】【蜂鸟会员权益】亚马逊资料教程大全0917
然后可以用我们上期分享的“数据条”工具,用颜色直观展示备货量(有正有负):
亚马逊运营必备技能:Excel迷你趋势图
二、如何利用“库存分类账”计算退货率
对于“库存分类账”报表的字段关系总结如下:
这份报表很清晰地帮我们总结库存流水(变化)且用Customer Returns/Customer shipments可以计算退货率。
这些字段中比较困惑的可能是“Vendor Returns”,查了资料,问了同行,最合理的解释是:亚马逊移除订单。
三、后台新功能——库存控制面板
后台库存栏的新功能——控制面板,相当于一个仪表盘,可以集中查看/处理销量、IPI、机会、亚马逊货件、库龄、优化建议。
大家发现改版之后在库存栏找不到原来的“管理FBA库存”。
其实它被挪到了这: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有疑问欢迎入群讨论~
【蜂鸟会员权益】亚马逊资料教程大全0917
9月1日起Send to Amazon将代替旧版发货流程【新版教程】
重要变更:库龄等9大库存报表将在9月30号停用
处理亚马逊冗余库存的8大方式/计划
【亚马逊新手】4个给买家补发货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