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我们该有什么心态呢?

我们可以恐惧,但不要恐慌;我们可以焦虑,但不要失常。对于充满焦虑和恐惧的我们来说,虽然做到冷静和理智很难,但是我们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计算和把握眼前的幸福。

或许在焦虑和恐惧中,我们还是要通过阅读和学习来与自己,与世界发生联系。要获得冷静和理智的智慧,最佳方式就是通过学习数学。伽利略说:“如果我有机会能够再次开始学习,我会遵循柏拉图的建议,从数学开始。”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去客观、真实、勇敢地去面对各种接踵而至的问题。

当我在充满焦虑和恐惧的时间内读到《计算幸福》时,发现很多看上去很生活化和情感化的东西,都可以在“数学”指导下获得具体的指导。可以想象一下,偏繁杂的、文科的“幸福”,居然可以去“计算”,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每天吃的东西,尤其是那些保证我们健康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和面食等),而不是滥食野生动物,都可以有精确的种类和数量。

当我们认真地去计算眼前的幸福时,我们会变得敏感——对于眼前的一切珍惜的情感。网上有人因为宅在家里计算起了地板有多少块,外面的鸟儿叫了多少声,风起时树叶响了多少次……这样的敏感还不如没有。真正的敏感是与自己的健康有关,与自己的情感有关。

《计算幸福》是美国卫斯理学院数学副教授奥斯卡·E·费尔南德斯的作品。他研究方向为几何力学,擅长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简洁明了的故事讲出来,尤其擅长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卫斯理学院被誉为全世界女性领导者培养的摇篮,被誉为“美国第一夫人的摇篮”。该学院为改变世界女性提供一流教育,培养了众多的知识女性,比如冰心、宋氏三姐妹、希拉里等都在这里读过书。

在《计算幸福》一书中,费尔南德斯从数学角度给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建议。比如如何正确摄入食物、如何理财每年保持15%左右的收益、如何与另一半更开心幸福地生活等。作者用数据引导我们了解隐藏在健康、财富和爱情背后的故事,从而让我们对“活着”有更为幸福的理解。


一、我们吃什么才算健康?

每当我们进入一家餐厅,尤其是遇到自己最喜欢的食物时,我们都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嘴。可是我们是否知道,我们摄入食物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该摄入多少卡路里才算健康饮食呢?

作者很肯定地告诉我们:每餐如果1100卡路里热量有点儿多。我们得减少卡路里的摄入量。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避免吃哪些食物?该多吃哪些食物呢?

比如我们一餐饭吃了“羊角面包和放了糖的咖啡”,我们就能算出总共有多少卡路里。羊角面包的卡路里是370左右,那么放了糖(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的咖啡的卡路里就不能超过400,这样才能让每餐的摄入的卡路里在1000以内。

与此同时,男生和女生需要的热量是不一样的。对于同样体重、身高和年龄的一男一女来说,男人比女人多需要166卡路里的热量。知道了这样的特征,我们用餐时就会明白什么食物我们可以多吃一点。

是不是只要“运动”,比如跑步和游泳,就会燃烧很多的卡路里呢?其实不然,哪怕是正常走路,也同样消耗卡路里。只不过跑步和游泳属于有氧运动,且消耗的氧气多。每消耗1升氧气,会燃烧5卡路里的热量。跑步对减肥有效果就是这个原因。这样看来,我们提倡有氧运动就有了科学而健康的依据。

运用精准的数学计算,可以确定某种食物的健康程度。如果每天吃的食物摄入的热量超过1100卡路里,很明显就会有多余的热量剩下来。剩下来的热量就会囤积在身体里,慢慢就会变成脂肪。

脂肪只是被动地随着我们的身体晃动的一坨油。如果身体里卡路里不足,就会燃烧另外两种东西来获取能量:身体存储的脂肪(棒呆了!)和肌肉组织(不要啊!)。如果肌肉组织在收缩和扩张中不断消耗能量的话,卡路里就会被消耗掉。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卡路里要么过多,囤积下来而成为真正的胖子;卡路里要么不足,人看起来就会虚胖。

为了不变成真正的胖子或者虚胖,就需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依据作者的说法,多吃蛋白质有助于减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而不增加卡路里总摄入量意味着降低脂肪或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什么食物会比较好呢?比如鸡肉。

另外,多摄入纤维素多清除肠道里的胆固醇非常有利。如果你爱吃黑豆,这是个好消息——一杯黑豆中含有4克可溶性膳食纤维,几乎不含任何脂肪,以及15克蛋白质。每天只需要吃半杯,持续三周,足以让你的胆固醇降低20毫克/分升。

最健康的食物应该是“吃得更饱”的食物,是卡路里含量低的食物。比如黄瓜、混合沙拉、鸡肉面条汤、西蓝花、胡萝卜、橙子、梨子、苹果、蔬菜汤等。这些食物可以让我们感觉很饱,却不会有太多的卡路里摄入,是我们保持健康饮食的最好选择。


二、要经过多少年,我们才能达到经济独立呢?

一个决定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财务自由的方程式,能够决定我们什么时候辞职并且依靠自己的储蓄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那我们如何获得财务自由的机会呢?

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根据每个公民的收入,纳税的计算方式也不一样。当然,总收入越高,可支配收入就越多。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计算:

可支配收入=总收入-所得税

当然,除了所得税,你可能还会有其他税种需要支付。除了这些必须支付的国家税收外,你还必须买买买。如果你追踪自己的开支,你可能会注意到必要支出一直在增加。糟糕的是,如果你不去与这股力量斗争,它会慢慢腐蚀你的可支配所得。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家庭中的必要支出增加了很多,家庭中必须得有双收入者存在。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对已婚夫妇只需要其中一人收入的50%来支付必要支出,可是在今天,必须夫妇两人的收入的75%来支付必要支出。

面对这样巨大的通货膨胀,有一种策略可以运用:将每一笔受到通货膨胀影响的费用转换为固定费用。对于住房来说,这意味着将支付房租转换为支付抵押贷款(即买房)。如果你选择30年的固定利率贷款,你的月供将保持30年不变。

对于已经租房的人来说,用住房贷款来代替房租,居然可以买一栋几百万的房子。更重要的是,租客将变成有房的人。有房的人卖房子的时候,还可能赚到一笔。想想就很美,住在家里都可以赚钱。租房的话,最多只能收到房东返回的保证金。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年才能达到经济独立呢?作者给出的建议鲜为人知:减少开支,而不是增加收入,是通向财务自由的捷径。

假设你想要存1000元。你有两种选择:削减1000元的开支,或者增加你的收入。如果你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你需要为这些额外的收入纳税,而这可能不仅仅是所得税。那么你如果要增加收入,就必须超过1000元,才能把税收扣除后账户里面剩余1000元。

所以,我们有必要追逐自己的消费状况。控制财务状况的第一步是确定你的钱去了哪里。我们有必要通过铅笔和笔记本、电子表格、预算网站等进行这样的操作,让我们的收入和支出一目了然。这也会让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财富有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财务自由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关于你能存入多少。总的来说,你存的钱应该要大于你花的钱,才能有可能实现财务自由。在实现财务自由的同时,如果还能根据数学指导我们摄入恰好的营养,我们就会活得更健康、更长寿。


三、数学可以帮助我们的婚姻生活更幸福?

德雷克方程说:除非你确信寻找的东西真的存在,否则搜索是毫无意义的。

当我们寻找自己的灵魂伴侣时,会有两种假设。如果我们假设太多,我们获得的“候选人”寥寥无几;如果我们假设太少,我们可能会获得大量的“候选人”。不过我们要相信37%规则——我们拒绝遇到的前37%的人,并且与下一个比主要竞争者更好的人在一起——保证了我们与可能的最优伴侣在一起的概率至少有37%。虽然这个概率不高,但是对于脱单族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当找到伴侣后,我们就需要一起经营幸福的生活了。首先可以将幸福量化。比如花费500元,两人各花多少将会让幸福感都得到最大的满足。其次是要双方对彼此都要感兴趣,每个人都应该具有某方面的吸引力,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而且还应该包括学识、工作能力、交际能力等。爱情和婚姻只有在彼此欣赏的关系中,才能走得更远。

当然,伴侣之间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融洽关系,出现矛盾了怎么办呢?伴侣中每个人在表达自己不满或不开心之前都不会纠结太久——可能有助于避免矛盾扩大,甚至离婚。利用数学模型可以有效测算出一个人的正面感受。比如,对于负面行为容忍度较低的两个人在一起,并且当这样的负面行为一出现就马上让对方知道,会使夫妻关系更加牢固。

数学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些难以搞定的数字、符号和图形,是令人头疼的微积分、微分方程。可是在《计算幸福》一书中,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如此常见,而且对我们来说是真正有用的,它可以指导我们健康饮食,活出长寿的样子,让我们避免滥食用野生动物,而是去吃健康的食物;可以指导我们逐步走向经济独立,也可以让我们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更甜蜜。既然数学这么有用、迷人,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数学,不好好学习数学呢?既然数学可以帮助我们活出健康的样子,我们为什么不过上数学式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