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给声调标注
韵母声调的标法共有24个,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声调的标法。
1、平声
平声的声调标记为空,即没有任何符号标记。平声韵母包括a、o、e等。
2、上声
上声的标记是一个右上角的符号(ˊ),位于发音符号的右上方。上声韵母包括ā、ō、ē等。
3、去声
去声的标记是一个向下的符号(ˇ),位于发音符号的下方。去声韵母包括à、ò、è等。
4、入声
入声的标记是一个撇(ˋ),位于发音符号的右下方。入声韵母包括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
5、韵母分类
在韵母中,还可以根据是否带有i或u来进行分类。带有i的韵母称为“前韵母”,如ia、ie、iong等;带有u的韵母称为“后韵母”,如ua、uai、uo等。
6、抑扬平仄
除了声调标记以外,还有一些汉字的读音是根据其抑扬平仄来决定的。对于抑扬平仄,一般认为抑扬是指上声和去声,平仄是指平声和入声。
7、多音字
许多汉字具有多个读音,这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中所处的音位不同。例如,“重”这个字可以读成chóng或zhòng,这取决于其发音的上下文。
8、声调变化规律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一些汉字的声调可能会因为连读、语气等因素而发生变化。例如,“一样”这个词在普通话中读作yíyàng,而在福建方言中则读作dì-iòng。
9、拼音输入法
现代汉语拼音已经成为汉语输入法的标准之一,它的发明和普及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通过键盘输入汉字。同时,在拼音输入法中,声调标记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拼音声调该如何标注
正确标拼音声调步骤如下:
1、分清声调种类,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2、找准韵母位置,有a先找a,按照a、o、e、i、u、ü的先后顺序找,i和u同时存在,找位置靠后的标上声调。
3、声母、韵母结合要脱帽去点,ü和声母j、q、x、y结合时去点标上声调。
扩展资料:
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有些学者认为“第五声”的说法并不确切。轻声虽然能够起分辨语义的作用,但是通常不列入汉语“四声”之一,因为声调是正常重音音节的音高形式。在音高上,轻音只有音区特征,声调还有曲拱特征。
每个汉字由韵母和声母配合构成一个音节构成。在韵母上部应该标出声调,为了方便也可省略。声调影响舌头位置,不仅仅声带有关。
汉语拼音中标声调位置的规则如下:
若有两个韵母(元音),且第一个韵母(元音)为i、u、或是ü时,则将声调标示在第二个韵母(元音)上。其余状况下声调皆应标示于第一个韵母(元音)之上。
三、声调符号怎么标注
汉语拼音的声调标注规律:
a、o、e、i、u、ü标调按顺序,i、u同时出现,标后头的韵母,ü碰到jqxy就去掉点。韵母中只要有a的,就标在a上,没有a的就找oe , 有o就给o标,没有o就给e标。
若有两个韵母(元音),且第一个韵母(元音)为i、u、或是ü时,则将声调标示在第二个韵母(元音)上。其余状况下声调皆应标示于第一个韵母(元音)之上。
拼音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第一声),用“ˉ”表示,如lā;阳平第二声,用“ˊ”表示,如lá;上声(第三声),用“ˇ”表示,如lǎ;去声(第四声),用“ˋ”表示,如;là。
《汉语拼音方案》中声调采用的是符号标调:
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次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中声调符号采用的是: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轻声(不标调)的方法。
这种方法解决了不同声调汉字的区别问题。例如,妈 mā(阴平)、麻 má(阳平)、马 mǎ(上声)、骂 mà(去声)、吗 mɑ(轻声不标调)。
为识字辨音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其与计算机键盘不相适应。输入1个声调符号要折腾好一阵子,用起来很不爽快,影响了汉字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