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开凿在宕泉河悬崖的酒泉系砾岩上,断面凹凸不平,质地极为粗糙。在这样粗糙的洞壁上,古人是怎么绘制出精美壁画的呢?

从洞窟墙壁脱落的墙皮上,常书鸿和同事们破解了古代壁画绘制的程序:

敦煌壁画制作过程示意图

敦煌壁画制作过程示意图

第一步,用泥巴在将要绘画的沙砾岩壁面上制作“壁画地仗”。第一层粗草泥。用沙土掺加麦秸草和泥,压抹在洞壁的砾石岩面上。待粗草泥层干透以后,再用莫高窟窟前宕泉河河床的澄板土掺加麻丝和泥,压抹在粗草泥层之上。最后在细泥层上涂刷一层非常薄的高岭土、石灰或石膏之类的粉层即可绘制壁画。

第二步,整窟总体设计。

根据窟主和施主们特定的意愿,依据佛经,对整个窟内各壁所要绘画内容和题材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画稿。

第三步,起稿。

直接起稿:按内容对整窟墙体进行大块面的整体划分之后,用娴熟的绘画技巧,徒手直接在墙面上绘制。一般是用毛笔蘸淡土红颜色直接在墙壁上勾画的。按比例划分墙面起稿:根据事先画好的构图小稿,按比例放大。粉本:墨稿线条上打孔制成,用时扑入缣素。

第四步,着色。

画稿完成之后,师傅写上色标,由弟子工匠涂色完成。“色标”就是色彩分布的代号。当然大量的壁画都是直接上色。

第五步,勾线。

壁画绘制最后一道工序是描线成形,也称之为“定形线”。

榆林窟第2窟 水月观音 西夏

对于敦煌壁画的制作过程,著名敦煌美术家、敦煌研究院前院长段文杰有极为翔实的考证:

我发现洞窟壁面是在砾岩上抹麦秸粗泥,再上麻刀或棉毛细泥,晾干压紧磨光。早期壁画就在这样的泥壁上作画。先用木匠弹线法分割画区,四壁中部为主题画,上部为千佛、天宫伎乐,下部为神王药叉,顶部平綦。

隋唐以后多在泥壁上再加一层白灰,白灰薄如蛋壳,形成粉壁,在粉壁上画大型经变,经变下排列供养人或屏风画。早期古代画师作画第一步起稿,用土红做人物粗略裸体形象,书以色彩符号。再按符号上色,这是第二步。上完色再以深墨线定形,这是一道关键性工序。而隋唐壁画开始用粉本,粉本有两种,一种是在厚纸或者羊皮上画出形象,用针沿线刺孔,再将羊皮钉上墙壁,用土红色打留痕,再用墨笔联点成线,即成画稿。
另一种粉本即小样画稿,古代叫白画,画师们参照白画稿在墙壁上自由作画,因此敦煌经变画多达千余幅,却没有两幅完全相同的。在描好的白画上着色后稿线会模糊,最后还要用深墨线定形开脸传神,才算完成。

金碧辉煌的敦煌壁画,就是这样在画工们一道道严密细致的工序中,绘制完成的。

莫高窟第45窟 观音救海难图 盛唐

敦煌石窟开凿历时1000年,参与的画工、塑匠、经生数以百万计。然而,一部敦煌艺术史共留下了多少画工、塑匠的姓名呢?著名敦煌学家饶宗颐先生根据敦煌壁画和经卷中的零星记载考证出有名有姓的画官及画工名单:

知画院使 品保

知画行都料 董保德

知画手 武保琳

都画匠作 白般继

伎术院弟子 董文员

画师 高崇德、小名那征

待诏 刘世福、史小玉

按照饶宗颐的考证,第3窟墨书题记“史小玉”的“史”字不是姓氏而是官职。该画师名叫“小玉”。

一共只有不到10个画师?太不可思议了!

潘絜兹 《石窟艺术的创造者》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如果把由无名工匠创造的敦煌艺术史与大师林立的中原美术史相比较,前者非但毫不逊色,反而有后者不可企及、巍峨惊人的高峰。

他指出:敦煌画工的艺术感觉和创造力确实令人惊异。从中国美术用线条造型这一点来看,敦煌画工远在唐代以前,用笔与用线就已臻极高水准。西魏时期画在窟顶上白描的牛、猪、猛虎和天鹅,都是带着生命感觉一挥而就的。用笔的洗练与生动,潇洒与优美,不亚于近现代任何一位绘画大师。他认为,以线条直接表现生命的神采是敦煌画工一向的追求。那些千变万化的线,都为了提炼出精神和美的轮廓。

在1000多年的敦煌石窟营建史上,直接或间接参与的画工、塑匠当以百万计。而他们的名字都被风沙掩埋,最后被历史彻底遗忘。

也许,一幅杰出的作品,就是艺术家最形象的名字。所以,这些虔诚的画工们才带走了姓名,留下了一部深藏大漠的中国美术“诗经”。

敦煌壁画对中国美术的贡献十分巨大,对世界美术的影响十分深远,它的历史、艺术地位无与伦比,但谁是这些精美绝伦艺术的代表人物?我们无从得知,但这绝不影响敦煌壁画自成一派,鹤立于中国美术史上。

来源:敦煌书坊,文章摘编自秦川/安秋著《敦煌画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