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网络流行词,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但是,如果卷错方向可能会让自己陷于无意义的内耗中。

最近单位一年一度的评奖项目申报需要填表,这个表格需要填些规划实施情况,项目构思,指标,创新与特色等内容。往年也都填,比较简单,因为能报奖的项目本来就不多,大家也都知道规则是项目通过审批,凡是填表的项目都是符合院里的报奖要求的,评奖时候还需要做PPT详细的汇报。说白了这个表格的作用就是统计下符合报奖条件的项目罢了。

今天我和两个同事一起聊天,一位同事说她不会填,不知道怎么填,然后照着他们部门另外一位同事的填好表填写,她昨晚加班加到晚上十一点才终于填完了,填下来有20多页吧。我和另一个同事都很惊讶,我们都觉得这个事情要求没这个高,不应该花这么大精力在上面,我俩都是4页就搞定了。由此,我们聊到最近我们共同参与的项目推进过程中,类似这种内卷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们拿到任务,不管是什么任务,很容易用学生交作业的心态去做,生怕做的浅了,被批评,或者得不到认可。拿到手后只管往深了做,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于是陷入无止尽的修改中,不到最后提交成果,这个事情就永远压在你心头,没完没了,因此给自己制造出源源不断的焦虑来。

如果跳出这件事来看,我们会发现这期间我们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无意义,没有把握好方向和深度,对工作的开展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容易跑偏,费劲巴拉的做出来东西,并不一定符合甲方的要求。

我在工作中也常常犯这方面的毛病。前两天领导交给我一个比较着急的活,让我抽两三个小时做一下,再三强调做个简单的初步方案就行,主要给甲方看看我们的思路,说这个项目很急,用简单的方式处理就行。我呢,拿到这个项目,考量了下他给我的基础数据有问题,如果这次按继续这个做,会导致后面需要返工,而且这个项目后续也肯定需要深化吧。所以,我决定这次还是要从头到尾按照正确的数据更正过来,再做方案。于是我加班加点重新梳理后才出了方案,发给另外一个同事接着处理后面的效果。

接着我们今天聊到的话题,我也反思了一下自己。那天领导交代我的意思是简单处理,体现方案理念,能够应急就行。我的做法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如果这个项目是定了方向的,后续还会这样推进,我这种做法肯定是可行的。但是如果下次有这种情况,我应该先按应急处理,把握住大的方向和理念,不用太抠细节,等甲方进一步认可了大的方向,再做进一步的深化和细化也不迟,这样也不会造成精力和时间的浪费。这也是提高做事效率的一个思路。

最近,我在工作中不断实践着两个词。一个词叫“抓大放小”。我们在开展任何工作之前一定要优先考虑做这件事情要达到什么效果,把握住大的思路框架。还要考虑你服务的对象他要的什么?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另外一个词叫“先完成后完美”。这个想法源于我们新接触的甲方,他们这种做事习惯,源于他们平时工作需要阶段性向上级汇报进度。他们往往到一定阶段说要什么,你必须按时提交,有什么问题可以后面再改。我发现这种工作方式其实挺高效的,不管质量如何,先出来一套完整的东西,后面再慢慢打磨。他们阶段性催要成果并不是看你做的细不细,全不全,对不对,而是为了按照一定节奏调度项目往前推,而不是为了追求细节停滞不前。

学会聪明的工作,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尝试摆脱不必要的内卷,少点内耗,才不至于做很多无用功。学会把时间浪费在美好又有意义的事情上。